第二百一十一章 从马车看汽车

所以历史学家们把这一时期的城市成为步行城市。

步行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市内的公共交通条件所限定而形成的。

当时市内公共交通是两匹马拉的公共马车。这种马车的车身较长,可以承载12个人,交通繁忙的时候载人可能更多。

马车公司在乘客较多的街道运行,大多都是两个重要活动中心之间,如码头、铁路货场或者郊区和市中心。

好的线路经常有竞争,马车公司和车辆的数量都在迅速增加。

纽约发放公共马车许可证逐年上升,1837年为108个,1847年为260个,1853年达到了683个。在百老汇街南半部,每15分钟就有一辆公共马车通过。

到19世纪中叶,公共马车也成为其他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到1853年,《纽约指南》广告中表明,纽约公共马车每天运送乘客多达12万人次。

1832年,纽约一家铁路公司把公共马车技术和铁路结合起来,发明了有轨马车。

马车在铁轨上行进,摩擦力小运行平稳,费用低载客量大,一般可载客40人,最多可以容纳74人,其承载能力远高于普通马车,而马匹数量却没有增加。

到了30年代末,波士顿、费城、新奥尔良、华盛顿特区等地都有了有轨马车。

当时的伦敦也是一样。这座首都当时并不大,从西敏桥或圣保罗大教堂步行半小时就可以离开都会范围。

因此大部分短距离旅程都是步行解决,人们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也很近,只不过狭窄的街道通常塞满了行人和马车。

只有富豪采用有私人马车,或者租用马车前往市镇周遭。

在19世纪的前半叶,火车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而汽车还没有来。

这是马车最后的辉煌时代。

几乎每一个男人都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马车,再借此赢得贵妇人的青睐。这是因为当时欧洲的市政道路还不流行硬化,这就导致大家出门准得溅得一身泥。

如果一个衣冠楚楚的男人出门没有马车接送,大家只要看看裤脚就马上就会明白,这人不过是个努力钻营上流社会而实力不济的蹩脚汉。

所以马车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每一个暴发户首先要添置的就是马车。

而且,得买两辆!

一个有钱的家庭都有两辆车,一辆是白天搭乘的蒂尔伯里(tilbury)敞篷车,这种车的好处是可以向街面上的人炫耀身着华服的女伴,也便于到别人家拜访的时候,对方的仆人一眼就知道来人是谁,可以及时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