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汽车牌照的故事

这一年,是1893年,也被称作汽车牌照的“元年”。

最初只有法国的塞纳河流域施行车牌制度,但随着汽车在法国境内的流行,直到1901年,车牌制度才在法国全境之内普及。

在当时,车牌并非由相关部门统一制作,而是车主根据领到的号码自行绘制车牌。

德国在参考和学习了法国的经验之后,于1896年推出了车牌管理制度,并于1898年开始在德国全境之内普及车牌管理制度。

这说明,德国在全境范围内践行车牌管理制度的速度要比法国快很多。

1901年,米国政府从法国引入了车牌管理制度。

时任纽约州长的本杰明先生签署了米国第一份相关条例。

条例规定,只要是上路行驶的汽车,必须在车辆后部清晰的显示出车主姓名的首字母,并且标注车辆注册所在州的名称。

两年之后,随着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有越来越多重名的车主出现。

为了避免引起误会,纽约州政府为车牌引入了数字加以区分。

于是,白色的背景、黑色的数字,这个经典的配色,一直延续至今都不会觉得过时。

不过在1909年之前,纽约州的所有车牌都是由车主自己来制作的。

直到1909年,纽约州才开始由政府部门统一制作并颁发车辆牌照。

在这一点上,1903年就开始由政府统一制作并颁发车牌的马萨诸塞州,显然具备更完善的服务意识。

1931年,宾夕法尼亚州成为了第一个允许车主个性化定义车牌的区域。

车主被允许可以在车牌中加入自己姓名的首字母缩写,这不免有些向当年纽约州政府致敬的意味在里面。

30多年之后,也就是从1965年开始,米国所有州政府才完全普及自定义车牌的政策。

我国的第一张车牌是什么时候颁发的呢?

1902年!

想不到吧,原来我国曾经也是和世界汽车工业接过轨的。

时间回到1901年,也就是清朝光绪27年,匈牙利人李恩将两辆汽车经海路运送到了沪上港口。

1902年1月20日,沪上公共租界工部局开会决定,为这两辆汽车颁发和马车牌照一样的临时牌照,意味着华国历史上第一、第二块汽车牌照就此诞生了。

1912年,沪上公共租界工部局放出了500张号牌给私家汽车用,编号从001-500。

这一批车牌,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首批由政府颁发的、真正用于汽车的牌照,采用黑底白字的设计,车主每个季度还需要向政府缴纳15两白银作为车牌使用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