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现代”之父 郑周永(上)

照他们步行的速度,需要走15天才能到达清津,这仅有的四角七分钱就成为他们的特别基金,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动用的。

夜里不敢停留,因为第二天一大早父亲照例还要叫他下地干活,就会发现他出走这件事。

如果走得不远,父亲很容易就会追上。

因此尽管夜路难走,两个小伙伴还是一步也没敢停留,一下子走了60里。

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高元市,在一个筑路工地找了重体力的工作,一天能挣4角5分钱。

白天他们和成年人一样干活,晚上又和大家挤在窝棚里。工地的吃住要统一交钱,每人每天吃饭就要用掉3角钱,辛辛苦苦干一天才能攒下1角5分钱。

这样他们在高元工地干了两个月,每天早晨6点出工,天黑了才能回来,劳动12个小时,除了干活、吃饭和睡觉,其他什么都不想。

8月15日那天,郑周永的父亲找到了高元工地,把他们带了回去。

第二年4月,郑周永与同村另外两个小伙伴又出走了。

这次他们计划先到淮阳再到首尔。

好不容易走到首尔,来到郑周永叔祖父家里。

这时候叔祖父已知道他们离家出走的情况,第二天就把他父亲找来,由父亲把他们带回了家。

鉴于上两次离家出走失败的经验,这次郑周永不再找同伴,人多了只会增加麻烦。

郑周永带了70元钱来到了汉城。但还是被父亲找到了,反复劝告他回家,他不得已只得跟随父亲回到了村里。

郑周永先后三次离家出走,但都被父亲找了回来。

1934年,罕见的旱灾使得田里颗粒无收,呆在家里无异等死,当他再次提出要离家去城时,父亲也不能不同意了。

【开米店的农村娃】

1935年,郑周永第四次离家出走。

他只身来到仁川码头做苦力,在汉城当了近一年的工人,最后又在一间米店寻得待遇较好的工作。

这是他多次离家出走后的第一次转机,当时郑周永未满20岁。

郑周永在米店干活勤奋深得老板赏识,并与当时一些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以后打下了基础。

1938年,机会来了,米店老板生了重病,而他惟一的儿子又游手好闲,所以便免费将米店交由这位身无分文的打工仔来管理。

一瞬间,他从伙计变成了掌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