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笑夫笑着回答:
“世博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举办世博会,不仅能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更能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知名度和声誉,促进社会繁荣和进步。
以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为例,在153天的展期里就吸引了全世界1800万人去参观,创造的就业机会达3万多个。
正因如此,自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至今,除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要求举办世界博览会。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曾为沪上作了美好的前景展望:首先,沪上可以加快很多进程,如加快市政建设;其二,会吸引很多的旅游者;第三,很多当地企业也会加入申办工作的运作之中,创造更多的公众利益。
此外,洛塞泰斯认为,世博会还能使沪上的知名度提升,并且通过同世界的更多接触,能使上海人民的精神面貌、素质得到提高。”
舒焕听得认真,点头郑重。曲巧梅也赞同地点点头。
片刻之后,曲巧梅说:
“其实吧,我国举办世博会有利国际展览事业发展。
若论民众的知晓度和关注度,世博会尚无法与奥运会媲美。
但有‘世界最高级别的展览会之誉'的世博会,也有着不少自身的独特优势。
首先,我国举办世博会成功,将会兴建几平方公里的小区,带动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的提高,投资规模绝不会小于奥运会,将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层领导曾这样形容:京都申办奥运会已经成功,如果沪上申办世博会成功,将成为我国21世纪初发展的双引擎。
其次,2010年世博会若在上海举办,展期将长达6个月。即使最保守的估计,观众人数将突破5000万人次,甚至可能打破6340万人次的世博会历史最高纪录。
无论是展期的持续时间还是参观的总人数,都远非奥运会所能比及。
此外,在增进国际高层的交往方面,世博会更显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世博会与奥运会的一大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开、闭幕式有各国领导人参加外,展会期间大部分国家都将举行‘馆日’活动,各国首脑、至少是部长级以上的领导人都将参加,从而有效促进各国政府首脑、国际社会高层人士的交流。
舒焕大声道:
“我觉得,世博会会址凸现‘亲水理念'
沪上决定将世博会的举办地选择在城市的母亲河———黄浦江边。
综观世界的著名都市,多在大海或河流旁边。
沪上将世博会择水而居,优势多多:
第一,在黄浦江边,符合世界最流行的“亲水理念”。
第二,沪上正对母亲河沿岸进行改造,会址符合国际展览局希望世博会的会址选择在一个未开发、有潜力的地区的要求。
第三,地理位置极其优越,离沪上的心脏———人民广场很近。会址周边,既有见证上海700年历史的城隍庙,也有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美誉的外滩,更有现代沪上象征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