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和汽车的第一次约会(《梦想充电站》为汽车梦充电)

因为长江在三峡的西陵峡里,北岸的南津关到莲沱,峡谷山势极其陡峭,猿猴也难以攀越,那时又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建设设备。

所以,人们只能望峡谷兴叹而息,家乡修的公路从太平溪公社到邓村公社,整条公路依山傍岭,盘绕山20多公里没全部修通,只修通到了一个叫茅垭地方的一段公路。

1966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家乡这段公路有史以来第一次通了汽车,从太平溪公社到茅垭,也是家乡祖祖辈辈人们在生活中,第一次晓得世界上有汽车一词和亲眼看见汽车来到了家乡。

公路在山上,我家住屋在公路的山下,距离公路有2公里多陡坡山路。

那年我不满11岁,我在父亲面前提出要和几个同学到公路上看汽车。

其实,父亲也没有见过汽车,只是他要参加生产队里劳动是不能去的,父亲爽快地准许了,只是叫我在路上要看到脚下走,看汽车要离远点,不要挨得太近了。

母亲为我星期天去看汽车,起早弄早饭,烧烤了两个红薯作为中饭,我用一个布袋子提着两个红薯,邀约三个一起读书的同学沿着山间的羊肠小道一直爬坡上茅垭的地方汽车停靠卸东西的地方,耐心等候着拉货的嘎斯汽车的到来。

汽车仅能装载两吨半货,相当于现在我们国家生产的的一辆小三轮车,而装配的外观与现在的三轮车比要逊色多了。

后来听人讲就是这嘎斯汽车不是我们中国制造的,还是苏联制造的。

每天,嘎斯汽车在这几十公里的公路上来回跑两趟,主要任务是为邓村公社修建一个叫红桂香水电站运送所需要的水泥和钢筋等材料。

因为修水电站的材料都是大件货物,先要从宜昌码头上让汽车坐船运到太平溪码头,把汽车从船上开上岸,再用货船把水泥、钢筋从宜昌码头装运到太平溪码头卸到岸上。

汽车每天从江岸边把材料运送到茅垭卸下来,再动用大量人工,用我家乡山里特有的运输工具背架子、打杵和钩绳,捆背运送物资。

百公斤以上的物资两个人抬着运走、两百公斤以上的东西不能拆开,就挑选四、五个精壮有力的青年小伙子,用棕绳栓系牢实物资运走,挑选结实的木杠子抬着走五、六公里的石渣子山路后而运到修水电站的工地。

我们几个伙伴在卸货的地方耐心等候着那辆嘎斯汽车运货到来,一天一直等待嘎斯汽车把两趟货物运送结束,又返回太平溪时,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一路小跑下山回到家。

我们看那嘎斯汽车时不敢靠近它,看见有人接触汽车,我接近汽车看灯,说是看它的眼睛,又看到有的大人用手摸汽车,我也去摸了一下汽车的轮胎。

司机在一旁说只能摸一摸,不听话的就拉上汽车送到公社里去,司机的话吓住了所有看汽车的人,都规规矩矩,没有乱搞胡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