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同样是兼并土地,士族是属于帝国的行政体系的掌控者和执行者,他们与帝国相互依存,但是豪强却是被认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祸患,时常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打击,声名甚为不好。
就拿日后最有名的几个例子来说,董卓入主洛阳,挟天子在手,为何却得不到士族的认同,因为在统治阶级的士族看来,他不过是一介边军武夫,即便是读了几天书,那也没有德行可以身居高位,因此才会有天下诸侯齐讨董。
同样为什么出身豪强之家的孙坚,多次冲锋陷阵,身先士卒,立下不少功勋,征战十数年,但是却在讨董之时,还要依附在袁术门下,供人驱驰。
而袁绍一介白身,大将军何进欲图诛患的时候,却拜以司隶校尉掌洛阳兵马,而后讨董之时,其人与袁术被推举被正副盟主,身居高位却无有一人不服,不正是因为其人为四世三公之后,经传之家,士族出身吗?
“呵呵。”苏白笑而不语,对于曹操的话不置可否,既没有出言否认,却也没有承认。
曹操看到苏白这幅样子,心中却是越发的肯定了苏白的身份,毕竟如今能够读书人,要么是出身世家,要么是有着一个士人的老师,无论是哪一种,都代表着苏白天然是与他们站在一起的。
现如今的曹操曹孟德还不是日后的那个魏公、魏王,他还没有真正的走到权势的巅峰,没有成为大汉帝国的统治者,也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这些世家对于大汉帝国的危害,甚至因为自身现如今的位置,他还是这个利益阶级的受益者,维护者。
苏白只是笑着,既然曹操误会,他也不愿意去否认对方的猜想,甚至乐见于此,毕竟给自己加了一层士人的身份,更加有利。
他自然清楚现如今在大汉帝国比起武帝时代的帝国中央集权的统治力有所衰落,毕竟经历过王莽之乱之后,世祖皇帝能够再次“光武中兴”是依靠了世家的力量支持的,所以那些世家自然占据了在帝国之中的份额。
士族支持的外戚和宦党不断的争斗数百年,不是为了所谓外戚、皇权,他们真正的是为了属于自己的利益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