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肖家往事

在农村,这本来是一件很是荣耀的,值得大大宣扬的好事情,然而这却让肖家陷入了喜愁参半的境地。

喜的自不必说,愁的就是肖启文上大学的学费。

那时候哪里有什么助学贷款,农村学生的学费都是靠父母一点一点从地里扣出来的,一毛钱都要砸成八瓣儿花的。

那时农村人都说,培养个大学生要穷三代的。这话固然有些夸张,但确实是有不少家庭为了供大学生,而欠下一屁股债的。

肖启文看到家里的状况,心里就萌生了不去上大学的念头。

肖启文的这个想法,肖桂英无论知不知道,她绝对是不会赞成的。

肖桂英当时就说了,肖家世代贫农,祖上还估计都是文盲,好不容到这代出了一个能上名牌大学的子孙,那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肖启文上大学。

实在不行,就把家里的几孔窑洞都卖了,他们父女两个搭草棚睡也不说那话!

毕竟,在农村来说,卖祖产供大学生的事也不是没有。

然而对肖家来说,这话也就是说说。别人先不说,肖启文肯定就不会同意。要是把家里的宅基地卖了供他上大学,那他肯定是不会去上的。

肖桂英为了这事急的直上火,四处求告人,虽然不至于是求告无门,但效果也是极其有限。

亲戚朋友处转了一圈,倒是借来了一点钱。有的甚至不提借字,是直接给的。

然而蛇大窟窿粗啊,这点钱对于肖启文的学费来说,就是杯水车薪,更何况还有他的生活费呢!

事情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然而这时候却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为人和决断来。

肖桂英和谁也没说,竟直接上胡承嗣家去了。

进了门,胡承嗣一家正在吃饭。肖桂英也不客气,没等人家推让,自己去拿了碗筷,就舀了一碗烩菜吃了起来。

肖桂英一边吃一边还说话:

“我肖桂英以后就是你胡家的人了,只要你们把我弟四年大学的学费出了。”

肖桂英面色平静祥和,语气舒缓自然,就像是平时跟人拉家常一样。

胡承嗣老两口听了还好,那胡传业正蹲在锅台上喝菜汤,听了这话,一口汤差点喷了出来。好不容易咽了下去,又好像吞了空气了,直打嗝。

这其实是胡传业激动成那样的。

要知道,肖桂英可是个美人胚子,十里八乡谁不知道!

当时知道家里要给他说肖桂英的媒,兴奋的胡传业一宿一宿地睡不着了觉。

后来听说肖桂英不同意,胡传业还和家里闹过几次。

这次肖桂英主动送上门来,胡传业能不激动?!

听了肖桂英的话,胡承嗣倒是很沉得住气,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只说这个事要双方父母谈,急不得。

肖家就是肖桂英做主,跟她父亲肖老汉谈其实就是跟她谈,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肖桂英心里明白,也就不多说话了,静静地吃完了饭,把碗放在了锅台上。

整个过程,肖桂英都没看胡传业一眼。

胡传业他娘胡王氏还紧着让,让肖桂英再吃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