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一个名将叫关羽,字云长,他与刘备、张飞是结义兄弟,三人情同手足,大哥刘备是一方诸侯,关羽和张飞都是他手下的大将。三兄弟与当时另一个诸侯曹操,大战于徐州,曹操手下兵多将广,三兄弟不敌,徐州一战之后,三兄弟被敌军冲散,关羽保护着刘备的妻子,被曹操围困在一个小山丘上。曹操也是一个爱才之人,十分欣赏关羽的武艺,不忍杀他,便派手下大将张辽前去劝降,张辽领命前去,关羽提了三个条件:第一他在曹操帐下力,但不加入曹军,一旦有了大哥刘备的消息,便要允许他去投奔大哥;第二曹操不得为难大哥刘备的妻子,并给他们安排单独的住处,让他保护大嫂;第三只要他为曹操立下大功,报了今日不杀之恩,他想什么时候离去,曹操不得阻拦。曹操爱才心切,一口答应了关羽的要求。关羽便投降了曹操,在曹操帐下力,曹操为了笼络关羽,将赤兔马送给了关羽,这赤兔马可不得了,是当时第一名马,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称,可见曹操有多欣赏关羽。”萧鱼讲到此又停下了,等着儿子发问。
“爸爸,你不是说关羽是忠义之人吗?他为什么投降曹操?”在小家伙看来投降就是不忠义,这一点萧鱼都没想到。
“因为关羽要救他的大嫂,刘备的妻子,若是他死了,刘备的妻子必定被曹操掳去,不是被杀,就是受辱。”萧鱼说道。
“所以他投降的时候才提条件,曹操不得为难他大嫂,还要放他去找大哥吗?”萧小鱼又问道。
“对,所以呀,关羽投降不是为自己,是为救大嫂,不是不义,是大义。”萧鱼说道。
“哦,爸爸快讲,小鱼想听。”萧小鱼催爸爸快讲。
“曹操怕关羽立功之后就离去,每次大战都不给关羽派任务,让他立不了功,直到后来与袁绍大战,袁绍手下有两员猛将颜良、文丑,此二人勇猛异常,曹操手下大将无人能胜,不得已,曹操只能派关羽出战,关羽领命,先战颜良,关羽马快,颜良还没反应过来,关羽手起刀落,已将颜良斩于马上。袁绍听说颜良被杀,就派文丑来为颜良报仇,也不过一合,文丑也被关羽斩于马下。关羽连立两大功,曹操喜不自胜,设宴犒赏关羽,还封了关羽很大的官。关羽也尽心尽力为曹操办事,后来关羽听说大哥就在袁绍营中,便去向曹操辞行,要去找大哥。曹操不愿关羽离去,故意避而不见,关羽无耐只能挂印封仓,套了马车带上大嫂,骑上赤兔马去找大哥,他走之时除了赤兔马,曹操封赏他的东西,他一件也没拿走。上路之后,他又听说因为他斩杀了颜良、文丑,袁绍震怒,大哥刘备怕袁绍迁怒于他,已从袁营逃走,逃去荆州投奔刘表。”萧鱼又停顿了一下,他已养成习惯,不与儿子交流一下,他的故事讲不下去。
“袁绍为什么要迁怒刘备?”萧小鱼问道。
“因为刘备是关羽的大哥,关羽杀了袁绍两员大将,袁绍十分疼恨他,可袁绍又找不到关羽,所以刘备才怕袁绍会迁怒他。”萧鱼说道。
“哦。”萧小鱼挠挠头,其中关系太复杂,萧鱼虽已尽可能解释得简单,但他还是没听懂,萧鱼也不再解释,儿子还不满四岁,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要让他弄懂,是强人所难。
“关羽听说大哥去了荆州,又调转马头南下,一路之上,曹操手下的部将不愿放行,关羽不得已,才过五关斩六匠,杀出一条血路,去找大哥,在此期间他还中了毒箭,差点丢了性命,还好遇到了神医华佗,为他刮骨疗毒,才救了他一命,在寻找大哥的途中,还被三弟张飞误会他投敌,差点死在三弟蛇矛之下。关羽历尽艰辛,九死一生,终于找到大哥,将大嫂交到大哥手上,后来随大哥征战天下,成为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首,他的义举也流传了下来。”萧鱼给儿子讲完故事。
“爸爸,关羽为什么一定要去找刘备,刘备对他比曹操对他还好吗?”萧小鱼问道,小家伙也能听出曹操对关羽好。
“刘备对他不比曹操对他好,他不远千里,历尽艰辛去找刘备,只因为刘备是他大哥,他去找刘备,只为了一个义字。”萧鱼解释给儿子听。
“义,就是讲义气吗?”萧小鱼又问道。
“讲义气只是义很小的一部分,义分为大义、小义,国家民族是大义,个人是小义,讲义气只能算是小义。”萧鱼给儿子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