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相像。
这个角色很像她。
在众人眼中的玛丽娅,她洁白,是纯净高雅的圣女形象,从始至终严格回拒伊王的爱,压抑自己,让自己只记得忠贞,让自己只记得家国仇恨。
所有人赞叹圣女的忠贞,欣赏她的压抑。
而蓝思意觉得她们理解的太浅了,玛丽娅真正的表现力不该体现在她有多么善良多么纯真上面,应该体现在她的痛苦上面。
唯有痛苦,才可以表现玛丽娅的灵魂和深度。
她刚刚看了一些《梦境》资料。
为什么历来《梦境》改编了那么多次,在众人眼里,玛丽娅仍旧是个背景板,永远纯洁薄弱,永远圣女,让人一瞥这个角色就失去观看的。
蓝思意觉得她找着了答案。
那是因为扮演玛丽娅的人,包括观众,看见的都是她们心中的玛丽娅,而不是真正的玛丽娅。
她们心中的玛丽娅是贞节烈妇的典范,于是她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去演这个贞节烈妇。
就像一个生活幸福的人,带着欣赏的眼光去扮演窦娥一样。
这样永远也诠释不出真正的玛丽娅。
蓝思意看到的玛丽娅,是能够与她产生共鸣的。
玛丽娅对伊王心动,她觉得自己可耻,觉得自己违反道德,觉得自己不完美,她会愧疚自己的不完美。
蓝思意敏感地认识到,这种愧疚,是足以撕裂自己的痛苦。
所以玛丽娅最后才走向了灭亡。
她自己曾经深有体会。
在她原生世界,十二岁的生日宴上,父亲让她跟一个同龄人比学问。
但她败给他了,至今都记得,当时父亲和官员们失望的眼神,仿佛在说她的无能和普通,配不上王储的位置。
她回去后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藏起来整日看书,谁都不想见。
那段时间她的绝望是对于自己不完美的绝望。
后来长大了她才明白,那个不完美的,普通的,无措的,小孩子一样天真的人,是自己。
那个完美的,逐渐朝合格王储靠拢的,优秀的,稳重的人,也是自己。
她经过长久的撕裂和妥协才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踩在完美的刀尖上会很累,她会做好自己心中的王储。
而别人的期望,别人的眼光,别人心中的王储标准,这些全部都是阻碍,都是束缚,只会让她痛苦。
玛丽娅就是这样,她给自己的定位太过完美,就像当初自己认为自己必须要做一个完美的王储一样,她坚定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个纯洁高雅的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