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从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说起。】
【前面说过蜀汉的蜀锦2[李隆基的皇位?
【可能有人要问,现代的“阮”不是还有低阮、中阮、小阮、大阮等系列“阮咸”吗?那是建国后,在1949年我国组建了民族乐团后,音乐家重新改良的。】
喜爱舞文弄墨的赵光义对乐器也有点爱好,听到这里又是一阵哀叹:“宋朝以后衰落的?又是那元朝?”
赵匡胤淡淡瞥了一眼弟弟:“蒙古人好战,重要工匠和医者,对音乐这种很可能完全没兴趣。”
赵光义:“哎!”
赵匡胤看着他这怂样就来气:“长吁短叹算什么本事,有本事打赢蒙古人!”
赵光义立刻来了精神:“对!皇兄,你多给我点兵我练练,我经验多了以后就能打蒙古人了!”
话音一落,满朝武将齐齐紧张地看了过来,连文官也紧张了:国库不丰,无论是打败仗还是赔款都赔不起!
赵匡胤比官员还紧张,这可是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宋,他完全不想二世而亡。
最后赵匡胤用一个字回复:“滚!”
【除了抱“阮”的阮咸,我们还能看到弹奏古琴的嵇康。】
天幕放出后世作的“竹林七贤”画像,只见竹林之间,七名长发男子或坐或立,或怀抱阮咸,或抱着酒坛,或抱着古琴,或拿着书本,或举起酒杯,沿着一条蜿蜒而过的小溪,展现魏晋名士的风流气度。
有人感叹后世的画技精彩,也有人注意到了人物的模样。
曹操一对比就更郁闷了:“为何把那竹林七贤画得如此俊美,把操,把我们都画成女人?”
李世民奇怪:“竹林七贤都如此俊美吗?我怎么记得刘伶长得很丑?”
长孙皇后脸色微红:“那竹林七贤,怎么像是没穿中衣的模样……”
她也记得,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裸奔的,怎么要么露出胸口一大片,要么直接袒露胸怀……
虽然怪好看的,但是好像更适合私底下看,这大庭广众的,看得……更清晰了!
“观音婢不许看!”李世民终于反应过来了,看到细节,连忙去捂长孙皇后的眼睛。
长孙皇后笑着躲闪:“迟了,已经看到了!”
“看到了也不许看!”李世民有些气急败坏,大臣们没眼看,抬头看天,低头看地,就是不看帝后。
至于心里嘀咕的,也不在少数。
“不知道夫人是不是也在家看得起劲……”这一次,轮到房玄龄吃醋了。
【说起古琴,就不得不提嵇康死后古琴名曲《广陵散》失传的事,据说现在流传的《广陵散》是嵇康的外甥袁孝己在门外偷听记下来的一部分,只学会三十二拍,他自己又续了八拍,成为完整的《广陵散》。】
【也有说是隋朝宫中乐师重新谱曲编译的。我们现在听到的《广陵散》到底是不是嵇康当年所作的那首,或许只有嵇康自己知道,这也成为了千古遗憾。】
已经被抓的嵇康,在刑场上,刚对刽子手提出最后的一个要求,就是
弹一曲《广陵散》为自己送别,就听到天幕提到了自己和自己的曲子,一阵仰天大笑:“哈哈哈哈,你们今日有耳福了!可以听一下正宗的《广陵散》!”
刽子手看到汇聚过来的百姓,其中有不少世家的车马也靠了过来,紧张地找监斩官商量:“要不,先让他找个徒弟传授一下?”
让文化失传,感觉罪过很大啊。
监斩官也拿不定主意:“先等等,我派人去请示陛下!”
【魏晋时期有“竹林七贤”,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和阮咸七人。】
【大家对“竹林七贤”的放纵不羁可能印象更深,但这同样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
【“建安七子”是可以参政的,以曹魏对名士的看重,当时在军中都兴起名士风流,为什么“竹林七贤”仿佛只能天天裸奔醉酒不务正业?】
曹魏末年,司马昭已经独掌大权,正是明目张胆朝堂关系紧张的时刻。
听到天幕说起“时代背景”,大臣们齐齐一阵肃然。
皇宫中,司马昭瞥向傀儡皇帝,冷笑一声,完全不把对方看在眼里:“哼,我倒要看看如何评价我司马氏!”
【这就得说一说时代背景——司马懿发起“高平陵事件”。】
【司马懿在少帝曹芳、执掌大权的曹爽等宗室和高官在高平陵祭祀明帝曹叡时,发动政变,且获得胜利。曹爽和朝廷高官一起被灭,当时称之为“天下名士去其半”,司马懿分权给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师废曹芳为齐王,立曹髦。】
“天下名士去其半!”曹操大营中,一群谋臣齐齐开骂,“司马氏竟然做得如此残忍!”
许攸怒而拍桌:“这岂不是整个朝堂都给杀光了?杀光了他用谁?”
郭嘉悠哉悠哉:“没听到吗,用儿子。”
荀彧阴森森:“司马氏可是个大族,难怪不担心没人。”
曹操听得眼里杀心不断。
这被杀的曹家人,可都是他的子嗣!
【曹髦是曹丕的孙子,擅长诗文,创制了九言诗,传世文章有《伤魂赋并序》《颜子论》等。还有已失传的《春秋左氏传音》。同时精通绘画,有一种说法说他是华夏第一位成为画家的皇帝,唐朝张彦远在自己的《历代名画记》列曹髦的画为中品,可能在唐朝时还有他的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髦继承了曹家的才华,是文学艺术素养比较高的皇帝。但是他不是同样爱好文艺的宋徽宗那样的软柿子,想要起兵反司马,被太子舍人成济所杀,年仅19岁。司马昭又立曹奂为帝,这一次严防死守,曹奂只是个傀儡皇帝。】
曹丕听到是自己孙子被杀,目眦欲裂:“这太子舍人该杀!”
太子舍人初设置于秦朝,是执掌东宫宿卫的,后来也兼管秘书、侍从之职。太子舍人至宋辽时期历朝历代都有设置,魏晋南北朝自然也有。
自汉朝开始,帝王会专门挑选选择德行高尚之人任太子舍人之职,目
的是陪伴在太子身边影响太子,曹魏依然延续了汉朝制度。
如此亲近的近卫弑君,这是背叛!
.
“成济不过是司马昭弑君的替死鬼罢了,后来成济两兄弟还是被司马昭推出去斩杀以平息众怒,却没有牵连家族,足以说明司马昭不过是早有预谋。”对魏晋比较了解的李世民跟大臣们也聊了起来。
“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到司马懿孙子司马炎时期,魏元帝曹奂“禅让”,建立晋朝,史称“晋武帝”,也就是西晋。司马炎正式灭了东吴和蜀汉,加上曹魏,可以说三国都是终结在了司马炎手中,这也就是传说中的“三家归晋”。】
这一下,正式听完了全过程的魏蜀吴三国齐齐恨上了司马氏。
曹操:“司马炎,好一个司马炎!真是狼子野心!”
刘备:“连灭三国,手段厉害!”
孙策:“连曹贼的后人都败在司马氏手里,果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然后谋臣们齐齐发言:“主公,联合起来,先灭司马!”
【大家看,这是不是与曹操曹丕当年的作风很像?】
【曹操抓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
司马懿就让曹芳成为傀儡皇帝,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
汉献帝在自己被软禁的宫室里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报应啊!哈哈哈哈,报应!”
【从高平陵事件到西晋建立,司马氏大开杀戒,不断地杀死抵抗自己和不服自己的名士,竹林七贤在“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乱世,不断遭遇到生命威胁,这也就是他们为什么表现得行为癫狂,借着音乐、道家等学术的掩饰,表达对司马政权的不满。】
【从曹魏时期名士高高在上的地位,到了时时刻刻受到生命威胁,曹家虽然也不算多仁慈,但是“假仁慈”也有一半仁慈。但是司马氏没有,要知道司马氏是真出了傻子皇帝和“八王之乱”,引发了“五胡乱华”的。】
从天幕第一次提到自己,司马懿就在家族的掩护下躲了起来。
现在,司马懿感觉连家族派来保护自己的护卫看自己的眼神都不对劲了,连忙伪装之后,躲进了自家一户小农庄上。
看到天幕提到自家的种种罪恶,司马懿哀叹:“我司马氏,将彻底与皇位无缘!”
这一次,拉满全天下的仇恨。
他的两个儿子同样跟随着一起逃亡,看到自己也被提名,司马师怒骂:“该死的天幕!该死的天幕!”
司马昭冷静地询问父亲:“现在如何是好?”
“先发制人!”司马懿果断道,“计划提前启动!”
他们准备了许久,天幕说了结果又如何,自己埋下的钉子多着,提前启动也能从三国口中夺下一口肉!
【“竹林七贤”再如何癫狂,最终也逃不过分崩离析。】
【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阮籍
想拒绝司马昭的联姻,只能把自己灌醉六十天,拖到司马氏放弃;嵇康态度坚决拒绝被拉拢,落入陷阱,最终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对朝廷不满却无法辞官死在任上。】
阮籍本来是来给嵇康送别,听到了后世的剧透未来,苦笑。
自己青史留名又能如何,终究是只能靠着逃避来苟活。
后人羡慕他们名士风流,他却经常战战兢兢,担心连累家人儿女,又哪有后世人想象的那么潇洒!
【但是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我们来看看这段时间对海外的影响力。】
【华夏有春秋战国时期,日本也有“战国时代”;】
【华夏有“三国时期”,朝鲜半岛也有“三国时期”,是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从公元前57年持续到了公元668年,也就是从华夏的南北朝朝持续到了隋唐;】
朱元璋听到这里,有种自己大明朝的《三国演义》被偷走一样:“日韩没有自己的文化吗?怎么什么都学?”
朱棣附和:“学就算了,藩属国本就应该听从宗主国的,但是学了之后还说是自己祖传的就有些无耻了。”
【韩国从华夏的三国时期开始接受汉字文化,新罗人派遣唐使留学大唐和高丽初期实行科举制度,长期学习华夏文化和文字。在高丽中期以后,韩国古人要么模仿华夏文人的行为,要么在文学作品中加以引用。】
【或许是曾经有过的相似历史,所以在韩国最受欢迎的华夏书籍,就是《三国演义》,曾经一度成为他们的必考书籍,家长为了孩子的考试,从幼年就要买回去精读。到了现在虽然没有再当必考书籍,但是说家家一本也不夸张,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那么喜欢做三国游戏三国动漫。】
罗贯中:啊!我的《三国演义》这么火的吗?!
曹操想起自己的大胸美人画像,一个激灵:“该不会是他们画得吧?”
【因为《三国演义》是明朝小说,具体的后面说,现在说说魏晋南北朝的“魏晋风流”对海外和后世的影响。】
【韩国,在当时受到“竹林七贤”的影响,开始模仿,出现了众多的“竹高七贤”“蚕岭七贤”“江边七友”等七贤式文学社团,并且发展出了“竹林学”,还有人模仿名士的作风来对抗朝廷。】
阮籍:“……”
这……
追逐模仿他们的人也不少,但是学到出现这么多“竹林学”“七贤”,让他感觉哪里怪怪的。
学习他们醉酒高歌见过,学习他们服寒食散也见过,这一种,总感觉自己的小团队都被学走了……
【韩国学者中,“竹林七贤”里阮籍和嵇康的喜爱度最高,韩国学者写了大量的论文研究二人。】
天幕放出密密麻麻的学术论文,单独看看标题,阮籍就嘴角抽搐。
够了够了,知道你们多喜欢我了,看得眼睛都要晕了。
嵇康都
【1926年,苏联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在巴黎法兰西学院做了有关华夏文学的6个讲座,第一场讲座就是讲述《文心雕龙》。10年后,又出出版了法文专著《中国文学》,首次把《文心雕龙》全部翻译为法文;】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1952年,巴黎大学出版王利器的《文心雕龙新书》和《文心雕龙新书通检》。】
【1951年,美国汉学家休斯首次把《文心雕龙·原道》翻译成英文并刊登。】
【太长了,念不下去了,怕大家说我水字数直接贴在这里吧。】
一时间,长长长长的“龙学”,让古代文人羡慕到眼睛通红:
“好多研究学会……”
“竟然这么受欢迎的吗?”
“这么多中语言,好多国家都没听说过!”
“日本喜欢,西洋人也喜欢,他们看得懂吗?”
【还有东晋史学家干宝著作的《搜神记》,是后世小说的鼻祖,也是集华夏古代神话传说于大成的著作。】
河南,干宝居于家中,正与家人一起看天幕,看到这里傻眼了:“啊,我这书也能有这么高的评价?”
他不过是有感于父亲婢女的死亡,和兄长的死而复生,对鬼神感兴趣,搜集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著作的,还以为只能当民间杂言看着打发时间。
“令升,好!”干父激动地拍儿子肩膀,干宝干巴巴:“儿子其实也没想到……”
【《搜神记》的内容非常丰富,有谶纬神学、神仙变幻、精灵物怪、妖祥卜梦,还有人神之恋,人鬼之恋。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时期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比如卷十四的“盘瓠神话”,是关于蛮族始祖起源的猜测;“蚕马神话”是有关蚕丝生产的神话。】
【《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唐朝传奇故事,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还有很多小说、戏曲,都与它有密切联系。】
【唯一可惜的是《搜神记》原本散失,现在很多故事是后人增加添补的,一共20卷,共有故事454个。后有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和宋朝章炳文的《搜神秘览》,上下卷,都是《搜神记》的仿制品。】
干宝一听,有些黯然:“我的《搜神记》没有20卷。”
“你好好写,为父让人给你多印刷几l本,不,几l百本,看得人多了总有保存下来的!”干父大方地用资金支持儿子。
干家也是世家,不缺钱!
【除了《文心雕龙》《世说新语》《搜神记》影响华夏后续几l千年甚至是全世界,魏晋南北朝还有一首诗歌,影响了全世界的女性!】
【在她出现之前,迪斯尼所有的公主都是等待爱情;在她出现之后,才看到了女性还有其他的可能!】
【这就是著名诗歌《木兰诗》,讲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一般文艺作品与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就如同咕咕讲述的汉代文学作品与时代的关系。那么为什么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会出现女子代父从军的诗歌呢?】
【因为,这个时代,是真的有!】!
()西羚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