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5 章 文学和文化影响力16

【明朝后期还出现了“三言二拍”这样的民间传奇小说经典代表作。】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总计四百多万字,收录故事200篇,以一回一个世俗小故事成就了华夏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

“收录?后世怎么好像尽在总结前人的作品。”唐朝的小说家们表示不理解,怎么完全不自己原创?

就算是复古,也不至于整个朝代所有文人都在复古吧?

但是目前为止,元明的著名作品,几乎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创作的。

【“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主要收录了宋、元、明时期的话本、拟话本,是华夏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女》、《宋太祖千里送京娘》这些熟悉的故事都是出自于“三言”。】

宋太祖赵匡胤:???

京娘是谁?为什么要他去送?

赵光义眼神八卦地看过去,就差没直接说:招了吧,天幕都说了你跟京娘的故事,还敢说没有。

就连赵匡胤的儿女们视线也是若隐若现,赵匡胤哭笑不得。

【冯梦龙还编著了《墨憨斋定本传奇》,搜集刊发了《挂枝儿》、《山歌》等民歌集,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还编撰了笔记类书《古今谈概》、《智囊》等。】

冯梦龙和他的哥哥冯梦桂,弟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本就是当地有名的才子。

哥哥冯梦桂是著名画家,弟弟冯梦熊是著名诗人,论才华以冯梦龙最佳,又被称为“吴下三冯,仲者最佳”。

但是再有才华的才子,也会被明朝的八股取士拦住,冯梦龙多次参加科举,屡次以失败告终,晚年才补为贡生,任过丹阳县训导和福建寿宁知县。

“二弟,不愧是你,还是这么厉害!”哥哥冯梦桂正来福建探望弟弟,看到天幕对兄弟的赞扬,激动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当听到天幕的赞赏时,已经年迈的知县冯梦龙抚须一笑,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激愤,非常平和地说道:“一些虚名罢了,也于仕途无用,反倒是因此屡屡被上谏斥责。”

因为他的书籍中的一些思想,“三言”屡次被禁,他也没少被弹劾。

冯梦桂安慰道:“现在有天幕夸你,日后想必不会再如此了。”

冯梦龙笑了笑,没说话。

圣贤之人看天幕,一边看一边学习;但是愚钝之人看天幕,也就是看个热闹。

很可惜,如今的朝廷在他眼里,大部分都是愚钝之人,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忙着内斗。

【冯梦龙改编的《东周列国志》是一本古白话文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

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凌判官真是个好人啊!”房村的百姓听到凌濛初的死非常感动。

而朱元璋气到又开始拍大腿:“这样有义有才的能人,怎么又没录取!”

八股取士到底是个什么鬼!这都漏了几个人才了!

【我们能看到,这些名著的作者,人生都不太如意。】

【哪怕是到了明末时期,文学界开始多姿多彩,依然没有很自由。】

【明朝后期还出现了李贽、黄宗羲、唐甄一类的学者,提出了“童心说”和“新民本”说,现在这些学说也已经成了显学,成了学者们研究的对象,但在当时却是地道的“隐学”,是“地下学者”,那些研究的成果都是偷偷地搞出来的,就是写的书也只好用《焚书》、《潜书》为名,不敢公开地印行。】

【尤其在李贽牢狱身死之后,只能更加隐晦。】

李世民收到了更多的感激视线,哭笑不得。

真是全靠同行对比!

大唐如今的风气,得继续保持,不然多让文人失望!

【我们再看看西方,莎士比亚是什么待遇。】

【伊丽莎白女王非常支持莎士比亚,在莎士比亚表演的剧院里有一个包厢。据说女王在包厢看戏的时候,台上的演员正在唱《哈姆雷特》,其中的台词就有“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但是女王并没有因为文学艺术加罪于莎士比亚。】

朱元璋:“天幕什么意思?是说大明的皇帝还不如西方的一个女人?”

朱棣目不斜视,假装没看到。

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女王的宽容,成就了莎士比亚的艺术高度,也成就了英国整个岛国上的人民的面貌和气质,现如今的英国文学都是非常著名的,莎士比亚的戏剧专门有人研究,成立了一门“莎学”。】

【在莎士比亚的故居,已经竖起了近200多个国家的国旗,每一面国旗都代表一个国家翻译了他的作品,也包括我们华夏,我们亲切地称呼莎士比亚为“莎翁”。】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英国出现了莎士比亚和马洛等一大批文化巨匠,并开始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英国无论是硬实力还是文化软实力都走向了巅峰,成为了公认的“黄金女王”,这一时代也被称为“伊丽莎白时代”。

伊丽莎白时代,也是英国的文艺复兴时期。

这也与女王自身的教育经历有关。

幼年时,伊丽莎白受到很好的教育,她的教师包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罗杰·阿斯坎,她接受过古典、历史、数学、诗歌和语言多种教育,精通六种语言,也从事写作和翻译,她亲自翻译了霍勒斯的《诗歌艺术》。一些她生前的演说和翻译作品一直流传至今。

因此,在这个自身文化素养很高的女王领导下,整个英国的文化,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因为女王的开明,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文豪,斯宾塞、莎士比亚、培根,使英国新时代的哲学、文学、艺术

和建筑等领域出现一片兴旺景象。被教会迫害的自然科学家布鲁诺也在女王的宫廷中受到欢迎。以那个时代为特征的建筑、时装都被冠以伊丽莎白的名字。学对女性是完全关闭的,连女学生都没有,何谈女教授!

但是伊莎贝拉女王和胡安娜公主都给予了支持,并且对萨拉曼卡大学提出了要求。

不出意外的,遭受了巨大的反对。

1502年,路易莎在开学典礼上进入教师席位时,已经饱受争议;

在路易莎任教几年后,达到了可以升职为“教授”时,更是受到巨大的阻拦。

为了阻拦路易莎获得教授职位,萨拉曼卡大学教授给出一个难题:由全校教授组成一个辩论团体,面试路易莎。

路易莎需要在辩论赛上,以一人之力抗衡整个教授团体,赢下来才能有资格进入学校任教。

最终,路易莎以出色的口才,赢下了辩论赛,辩的教授团们哑口无言,辩的围观的年轻学生们轰然叫好。

这一场辩论赛,也成为了从萨拉曼卡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后来的回忆:“那场辩论赛是建校以来最精彩的辩论赛!但是尽管如此,大学教授们依然不认可,最终需要女王陛下亲自出面才得以让路易莎获得教授职称。”

为了支持路易莎的事业,当大学因为瘟疫停课,路易莎回乡下和男友生下孩子,生性浪荡的男友费尔南多并没有因为孩子停下浪荡的脚步时,伊莎贝拉女王把孩子接入宫中养育,路易莎继续可以心无旁骛地回到大学教书。

路易莎在学校任教,尽管始终有教授依然对她抱有微词,但是学生们显然都对这位和善博学的教授非常喜爱。

路易莎渐渐的如鱼得水,直到,她最大的靠山轰然倒台。

【曾经,最支持路易莎的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公主胡安娜。在伊莎贝拉一世的长子去世后,次女胡安娜便成为了王位继承人。】

【但是,胡安娜遭遇了路易莎类似的局面,遇到了一个冷血的丈夫。而且她因为皇位,更加糟糕,连自己的父亲和儿子也背叛了她。】

太平公主听得猛地揪心,忍不住想到自己。

她的长兄也去世了,疼爱她的父亲也去世了,自己的丈夫也被母亲斩杀,难道,自己就是那个倒霉的胡安娜?

【1504年,伊莎贝拉一世去世。】

【此后,胡安娜的王位被自己的丈夫、父亲和儿子轮番剥夺,甚至造谣说她抱着自己丈夫的尸体睡觉,传成了著名的“疯女胡安娜”,谁还记得她才是名正言顺继承王位的卡斯蒂利亚女王?谁还记得她未婚时期也是个聪慧博学、受人民爱戴的公主?】

【西班牙人也曾经起义,推举胡安娜为西班牙女王,但是被胡安娜的儿子无情镇压,并且把母亲囚禁起来。】

【何况被父亲、儿女轮番囚禁,胡安娜就算真疯了也是正常。胡安娜被丈夫、父亲和儿子轮番囚禁了长达46年!她为自己丈夫生了6个孩子,但是丈夫和孩子有因此更爱她吗?没有。两个儿子都成了国王,四个女儿都成了王后,只有真正的女王,当了一辈子的阶下囚。】

鲁元公主震惊了:“生了6个孩子,这些孩

子都如此不孝都没人管吗?”

“最是无情帝王家,连太子都能废除和囚禁,女王算什么。”吕雉想到刘邦屡次想要废太子的事,眼神更冷,“女王倒下,其他人才能分食她的地盘。”

只有自己大权在握,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一瞬间,邓太后、刘太后,隔着时空有了共鸣:“权力,权力!儿女算什么,握在自己手中的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她们的儿子不是自己生的又如何,还不是得听自己的,这就足够了!

只有武曌,显得无比平静。

她这一辈子,经历的阻拦太多太多,早已深深地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么勇往直前,要么彻底败退!

而败退的结果,可能是她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听着另一个女王的惨痛人生,太平公主震惊地看向母亲,发现母亲竟然一点都不惊讶,突然被触动了。

原来,自己不是胡安娜,屡次被父亲提防、被亲姐妹背叛、被儿女背叛、被文人造谣的母亲才是!

她自幼被父母兄弟疼爱着长大,因此一直心里更偏向父亲和李家,曾经也怨恨母亲无情,现在才发现,是自己被保护的太好了。

帝王这个位置本就在悬崖边上,四处群狼环伺,若是退一步,又能退到哪里去?

要么坠入悬崖粉身碎骨,要么落入狼口被群狼分食!

【当皇位落到儿子查理五世的手上后,查理五世发布国王命令:“大学不得出现任何女性,包括教授与学生。”】

【1511年,这个命令直指路易莎,宣布她不再是大学教授。】

【将路易莎逐出大学校园不仅仅有国王查理五世,还有路易莎自己的亲弟弟路易斯,因为赶走路易莎,路易斯就可以当大学校长。】

【为了自己的弟弟,路易莎不得不选择了退让,这位中外历史上第一名女性大学教授,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10年任教生涯。】

“十年啊!十年!”

邓绥替这位西方的女性感到委屈。

委屈之后,是自己升起的决心。

现在她的元初宫邸学堂里只有男女同校的学生,远远不够,西方都能有女教授,大汉为什么不能有!

大汉也有优秀有才华的女子,也可以当女教授,而且她不止要选拔一位,要成为常态,与男性教授并立,让她们不要受到路易莎那样的排挤。

当女教授、女学生的数量与男教授、男学生持平后,一切只以才华论,看到底谁排挤谁。

.

吕雉想起了自己所谓“仁弱”的儿子刘盈。

为了讨好父亲,竟然愿意让自己姐姐去和亲匈奴,这跟献祭亲姐成全自己的路易斯有什么区别?

这样的儿子,是刘邦的好儿子,但不是她的好儿子,更不是鲁元的好弟弟。

吕雉眼里闪过一丝冷意,罢了,如今刘恒已经接入宫中,刘盈就当个过渡者,这就足够了。

【看,男性

在权力的争夺上从不心软,六亲不认。】

武曌轻声笑了笑。

世人总说她抢走儿子的皇位,说她杀女囚子,但是世人看不到她丈夫对子女的忌惮、宁愿相信妻子也不相信儿子,也看不到子女对她的不孝和谋逆。

所谓的孝道,所谓的夫妻之道,在权力面前,一切都可以改写。

【在有关权力的书写上,哪怕是开明的唐朝也没有鼓励女子掌权的书写。传奇女侠最后的结局通常都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一方面带有当时流行的道家的隐逸思维;另一方面也是性别与权力之争,自古以来,掌权的女性少有好名声,因为话语权是掌握在男性手里。】

【但是到了清朝,终于有了女性参与进入男子权力机构的书写——女子科举,与女性官员。】

朱元璋听到这话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天幕前面还说清朝也有缠足守节殉葬,也有文字狱,有比明朝更严苛的文字管控,怎么会允许这种牝鸡司晨的文学作品出现?”

“也许,是想管也管不了了。”朱橚委婉说道。

想想明末,不也是什么文学作品都冒出来,帝王想管也管不了。

朱元璋眉头狠狠一皱,想起了元朝。

元初也是对文学戏曲管控严格,但是元朝中后期依然兴盛起来,帝王贵族都沉迷戏曲,他认为文学戏曲兴盛会容易亡国,但是换一种方向,会不会是朝廷本就对民间无力管控,才导致了文学戏曲等自由兴盛发展?

那西方又为何能做到,国家繁盛文学戏曲一起繁盛,还被称为什么“软硬实力”都很厉害?

【为什么说文化入侵是从明朝时候开始的呢?】

【我们从西方侵略非洲、美洲就可以知道,其实最先行的并不是军队,而是传教士。】

【欧洲,是政教一体的王权,国王也需要得到教皇的认可,为了将权力从教皇手中收到王权中,不知多少国王为之不断发起战争与改革。】

【非洲人曾说:西方人到来的时候,手里拿着《圣.经》,我们手里拿着黄金;西方人离开的时候,手里拿着黄金,我们手里拿着《圣.经》。】

【非洲是什么时候被殖民的?大航海时代,正是华夏的明朝时期。】

天幕放出了一系列的战争成果:

1521年,明朝已经与葡萄牙开始了屯门海战,明军战胜;

1523年,明军与葡萄牙西草湾之战,明军战胜;

1548年,明葡双屿之战,明军战胜;

1549年,明葡走马溪之战,明军战胜;

1604年,明荷澎湖海战,明军不战而胜;

1633年,明荷料罗湾海战,明军战胜;

1639年,明荷湄洲岛海战,明军战胜;

1635年,明英虎门之战,明军胜利,英国赔偿2800两白银——这个虎门,正是清朝“虎门销烟”的虎门。在清朝屡次赔偿西方国家时,谁能想

到英国曾经也是给华夏赔款的国家?

1661年,明军胜利——这场战争主要是郑成功作战,这时的郑成功被赐姓“朱”,也叫“朱成功”,在台湾发行了一种“朱成功”的银币,显然是非常忠于明朝的。

【西方的文化入侵在明朝是失败的,是因为明朝的对外战争没有输过。】

明朝,虎门,将士们还有些懵。

将军葛征奇挠头:“跟我们打仗的不是荷兰人吗,原来是英国人?”

“就是那个逼迫清朝签订《南京条约》的英国人?”负责后勤的官员突然想起自己曾经关注的赔款,大声道,“2800两白银太少了,我记得《南京条约》让清朝赔偿了2100万两!”

葛征奇先是被这天价数量惊了一跳,紧接着暗道不好。

“这英国如此狼子野心,而且颇为富庶,这2800两白银,恐怕只是让他们暂时退却!”

虎门之战源于英国商队烧杀了当地的帆船,还抢了30头猪,十分的蛮横,虎门炮台先是鸣炮示警,英国商队自己也觉得生意无法进行,找葡萄牙人来中间说合,明朝海军强势用火箭火炮攻击,英国商队这才同意赔款退去。

虽然当地官员给崇祯皇帝写得战况很精彩,明军骁勇,但是葛征奇自己知道情况。

虎门,连炮台都是刚建立没几年,守卫处简陋的像是小乡镇,而且本地的士兵等英国海船来到面前都没发现,后来作战的是广州海防当局派来的水军。

虎门的现状,应付商队或许可以,应付天幕出现过的那种铁皮舰艇的军队完全没实力!

“不行,我得给朝廷写明这虎门海战的真相。”葛征奇怀疑,皇帝现在完全不知道虎门这边的真实情况。

“越级报告,恐怕会惹怒上官……”副官提醒道。

“有亡国的危机在,谁还顾得上。”葛征奇苦笑。

当今圣上,可是天幕明确点名的“结局一根绳”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崇祯是年号,如今正是崇祯十年!

【万历三大征虽然打空了大明的国库,但是没有输;】

【对葡萄牙、对荷兰、对英国的海战死伤无数,依然没有输。】

咕咕的语气严肃起来。

虽然经常觉得皇帝们拉垮,少数明君,大部分昏庸的花样百出,但是华夏古人在事关民族大义上从不糊涂。

皇帝不行,军队靠不住,那就自己上。

想想明朝那些舍身赴死的僧兵、武林人士,再想想明朝还要缠足,多少女侠是忍着缠足的痛去挺身卫国,对大明就没法恨起来。

最该骂得,就是皇帝!

【明朝中后期的火器的确落后于西方,但是明朝后来也打开了海禁,一边收割西方人的火器,一边自己改进研发,并没有对西方人屈膝投降过。】

【所以,宋朝文化科技经济再发达,也是“弱宋”;明朝文化科技经济再严苛,也是“刚明”。因为战争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

举起反清复明?[”大旗的起义军首领激动地喊道:“大明从来不曾卑躬屈膝,再苦再穷都是站着打!”

“留发不留头,汉人的江山都不在了,要这颗头又有何用!”起义军面对着比自己多出百倍的围剿官兵,狂笑着,置生死于物外,“我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

他们猛地往前一挥刀,一声口令,骁勇向前:

“杀——”

【而且凡事最怕对比,虽然明朝文化□□严苛还有文字狱,但是清朝更□□更严苛,清朝的文字狱更严重呢】

明朝文人哭笑不得。

现在只能庆幸生得早,不然更倒霉。

清朝文人:有一万句国骂想要发泄!

【文化软实力往往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比如军事力量、政治力量;而文化入侵往往伴随着真正的国家军事行动,比如战争。】

【美国说打败前苏联靠的不是军队而是文化,但是如果没有足以匹敌前苏联的军事力量,前苏联完全可以直捣黄龙,先灭了美国。但是前苏联也做不到,因为是两个超级霸主争霸,前苏联并不是唯一的超级霸主。】

朱元璋看到一系列的“明军战胜”,终于心气顺了许多。

“还好大明不是大宋,没有怂过。”

翰林大学士宋濂道:“也正是因为战胜,明人还是对自己文化是骄傲的,没有被西方文明蛊惑。”

作为文人,宋濂非常懂其中的道道。

朱元璋若有所思。

他是马背上打天下,抢夺元人江山时在《喻中原檄》一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的口号,同文中也提出“胡虏无百年之运”。

当时拉拢了大批汉人的心,因为这中原本就是汉人的江山。

但是假如他当时打了败仗,汉人是否也会觉得还是蒙古人更厉害,是否会像汉朝时期对匈奴那样不敢战?

【可惜,清朝并没有吸取这份教训,也没有从明朝对外战争中看到外界的危机,这也就导致,清朝越发的落后,以及,文化的全面入侵。】

【当道光皇帝宣布废除中医针灸科,当光绪皇帝宣布成立议会,当溥仪皇帝自己剪去满清象征的辫子时,华夏文化自信开始被大打折扣。】

【1840年鸦片战争,和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连续两次的战败不仅仅是国家的战败,也是华夏文明被成功入侵!】

玄烨若有所思:“文武文武,原来本就息息相关。”

朝廷需要文臣武将,天下也需要文学与武学。

有文才能有文化自信,有武才能有强健体魄。躯体没有被打压,精神才能保持自信。

【但是清朝,即使是那样强大的文字压迫下,依然有一些杰出的文学作品,还有了女性意识更强大的觉醒,比起明朝女性文学的颗粒无收,清朝反而出现了巅峰之作。】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清朝的文学,和清朝文学作品里的女性觉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