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顺天府又当了半年多的推官,然后在七月的时候便被贬为龙安府知府。
明朝的知府,在明朝这数百年中,其级别始终是在变化的。
像是明朝初年那会儿,天下所有的府都被分为散个级别,上府的知府为从三品,中府的知府是正四品,下府知府则是从四品。而后来所有的知府又都被统一定为正四品这一级别,但是后来巡抚替代布政使司成为一省之行政长官之后,布政使的品级从正二品降为从二品,于是相应地,知府的品级也从正四品降为从四品。
所有的知府都是从四品。
董鸣长担当的顺天府推官,是从六品,他从从六品的顺天府推官,一跃而成为从四品的龙安府知府。
按理来说,这是升官儿,而且还是高升,因为一次跨越了好几个品级。
但是若是让任何一个人选的话,他肯定都是会想留在顺天府当推官,而不是来龙安府做知府的。
顺天府多大?多富庶?多繁荣?而且还是在天子脚下。
龙安府说是一个府,其实面积跟个大县也差不多,而且如此荒凉贫瘠,又是远离京城,在这云桂川边陲。从京城到龙安府,来往一趟,差不多就得小一年的时间,对于京城中那些官员
们来说,去到这种地方,哪怕是升官儿,那也是认为自己是被贬官了。
他们从来就是对这种事视作畏途。
而对于董鸣长而言,会把这个事儿看得更重,能够留在顺天府的重要程度,他会比一般的官员更加重视。
因为他是张居正夹袋中的人物,他是张居正的私人。
而远离了顺天府,远离了朝廷,便也代表着远离了张居正。和张居正离开这么远,情分自然就渐渐淡了,长期不在张居正跟前,说不定张居正哪天就把他给忘了。
还想升官儿?还想回京?
那是做梦!
所以对于董鸣长来说,被迫离开京城,从顺天府推官变成了龙安府知府,其实是一个相当严厉的惩罚了。
事实上,董鸣长被贬官这一件事背后,远远不如他现在向闻安臣说的那般简单。本来,以张居正的能力,以张居正的权势,他手下的人犯了这么一个错处,张居正是完全有能力可以遮掩过去的。而事实上,他也的确这么做了。
或许在张居正看来,这个错处都算不得什么错处,都用不着自己动嘴,自然有手下人会替自己做这些事。甚至忌惮于他的权势,都没有人敢提董鸣长这个错处。但偏偏有人提了,那人自然便是曹一夔。
曹一夔是主动挑起重审这个案子的人,这件事可说是他推动的,所以对于这件事,他自然
就有相当大的发言权。而在破案的过程中,曹一夔和董鸣长这两个人,其实配合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可以说是轻松加愉快,两人还时常在一起喝喝茶,探讨探讨案情。闻安臣去推官衙的时候,经常能碰见曹一夔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