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朝议

要解东都之困,该怎么解,派谁去解,这才是真正的核心问题所在。

“丞相有何主意?”

老丞相听后,身子躬得更低,并且额头冒出冷汗。他能混到如今地位,即便只是皇帝的传声筒,那也绝不是一个庸人能做到的。

他如何不知道方案,但他不敢说!作为一个传声筒,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政见,那就离去位不远了。

况且这些年,他身居高位,为了争夺皇帝宠信,坑害忠良,以权谋私之事没少做。如果是年迈去职,有皇帝恩隆护佑,倒不怕失去权力后被人阴谋针对。

但如果是被迫去职,失去皇帝恩隆,难保不会有人趁此机会落井下石,究其以往罪名以将其下狱,成为可怜的政争失败者,落得全家遭难。

“老臣无能,不通军务,此事还要看兵部意见。”直接把锅甩向了兵部尚书。

此时此刻皇帝觉得意兴阑珊,平日里这般戏弄群臣的事,他颇觉有趣。而如今,自己倚仗安定天下的利剑全无消息,让他焦躁不已。

“哼,不用了!下旨,令范阳左神策驻军全部回援京畿道,务必解除武牢关之危。”

调驻扎燕云防备契丹的两万神策边军回防是应有之意,不过边军数量不足,恐难退敌。

皇帝亦知其中困难,但他现在还不知道左神策近况,对张振还抱有期望。

当初摒弃李承业策略,强攻徐州之事,也是经过他首肯的。虽然明知李承业之策为万全之策,但他很怕时日拖得久了,朝中财政更加难以承受。

还有自己这身体也未必能支撑太久,如果在平贼以前,便龙驭宾天,少帝于此天下纷乱的时刻继位。如何能在乱世中,压制得下这些边镇悍将?只怕到时烽火狼烟燃起的,就不仅仅只是河南道一地了。

因此皇帝才同意了张振的军事冒险之策,并且当初东进毫州,围点打援,一路势如破竹,也让他对此策毫无疑虑,谁知入了徐州之后,便一切都变了!

说不后悔是假的,但他身为帝王和一个成熟的统治者,勇于承担责任,并且敢于直面现实,也是最基本的素质。

现在只能暂行亡羊补牢之策,并关注形势发展,必须要探知前线真实军情了!

想着皇帝就要再颁一道旨意,令精锐斥候侦查战局,暗中也会派遣宫内高手前往徐州。

正当他要说话时,便有殿前侍卫急匆匆进来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