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虽然想出各种办法阻止此事宣传,但如今朝廷的权威早已不如先帝时期,对地方上的控制力非常薄弱,出了关中,连都畿道的基层都控制不住。
虽然在李承业之死传至京城的时候,皇帝和张振等人便想好了主意,将凶手推到洛清漩夫妇和黄巢叛军身上,也加大了这方面舆论宣传,让大唐上层社会还有军队开始以为是黄巢叛军与洛清漩夫妇做的。
按理说朝廷已经抢占了舆论的先机,魏燃后面的各方位宣传应该起不了很大效果才对。
但实际上,朝廷的宣传止于邸报和口耳相传。传播范围有限,只集中在上层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当中。
再加上这部分人都不傻,洛清漩出身名门正派,当年是天下有名的正道侠士,许多人受过其恩惠,曹禺哲又是江南士大夫家族公子,身份阶层与黄巢叛军就是天然死敌。
他们二人与黄巢叛军联合,本身就是充满疑点之事。况且,这些人也从一些渠道(从李光嗣那里传出),知晓此事另有内幕。
所以对于官方消息,多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魏燃这番从基层不识字的老百姓那里宣传下手,自下而上,自多而少的进行舆论扩张发酵,再将李承业被刺杀的诸多疑点以戏曲平话的形式一个个指出。
并将朝廷宣传的结论,以严密的逻辑和富有情绪调动的方法,加以驳斥分析,再由观看者自己判断。总之就是定体问,这国怎,我陷思那一套公知手段。
这些方法都是在信息化时代提炼精粹出来的,对付这个时代大多数没有文化的人,几乎就是一柄神器,直击人心。
所以官方的结论很快就被击得粉碎,经过半年时间发酵,全天下都指责朝廷冤杀大将。民间不敢叫嚣要皇帝负责,但喊着要张振、田令兹抵命的言论,却喧嚣云上。
舆论发酵后的变化,让一直按兵不动的凤林军赢得广泛的同情。原本他们直接出兵,定会被天下视为乱臣贼子,共同讨伐。
但现在,情况可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