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毕加索

毕加索展现出了妻子的圆润而美丽的一面,画面中她优美的轮廓和富有神采的眼睛令人沉醉。灯光洒落在她的身上,她如圣母般动人。类似于拉斐尔的风格。

凡妮莎乖乖坐在旁边看大师绘画。他们互相凝视着,眼神里充满爱意,无限美好的交融在一起。目光那么深情而缱绻,仿佛足以融化世界的一切坚冰。

等到太阳快要落山,毕加索才画完这幅画。弗朗西斯走过来,看到自己温柔的卧在沙发上的姿态,楚楚动人的笑了。这幅画完美的体现出了她的韵味和美丽。而且最令人感动的是,毕加索放弃了令自己闻名世界的风格,为了取悦妻子而选择了他素日瞧不起的风格,只因妻子的喜欢。这一刻他略带紧张而不安的看着妻子的眼神,不是大师,而是一位爱着妻子的普通人。

毕加索让女仆收拾走画板和工具,他的妻子抱着画作从客厅离开。毕加索点燃了一根雪茄,询问凡妮莎的来意。

凡妮莎委婉而温和的转达了卡赞的意思。

然后,他们就陷入了一片寂静和沉默中。

此刻已是日暮时分,毕加索喜欢太阳将落未落时那种天然的深蓝的色彩,没有开灯。这样显得屋内很暗,唯有雪茄的那一点亮色。

等到那一根雪茄燃尽,他才徐徐说出自己的看法:“这不可能。”

不可能。

毕加索不同意以他的人生作为电影的主题,他说,如果要拍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他只能接受以他的创作过程作为拍摄的主题,而与绘画无关的事情,包括他的生活,都不应该出现。

谈话陷入了僵局。

凡妮莎尝试说服毕加索,但他的想法极其坚决,要么就拍他的绘画,要么就不要拍他的电影,他不允许把目光对准他的生活,他说,如果要留下什么给后代,他只能接受是自己的艺术。而他的生活,应该随着时光而彻底泯灭。

凡妮莎说:“拍摄您的私生活,只是为了找到形成您的艺术风格的源头,毕竟每一位艺术家,他的风格的形成都不可避免的受到生活的影响。他们或多或少都会以自己的生活作为灵感的来源。为什么您会形成这样的艺术观,为什么您要绘制这样的主题,您的生活如何影响您的艺术表达,都是我们想要探究的对象。最终,也是为了艺术的主题服务。”

毕加索依然不同意。他同意在自己死后关于自己的人生进行追查,也愿意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人生书写自传,但他现在却坚决不同意拍摄他的私生活。

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摩挲着自己手上的戒指,他一生放荡不羁,儿女成群,无数次背叛自己的爱人,但是这一刻他的脸上却出现了柔和的表情。凡妮莎猜测,他这么做,也许是想保护自己的妻子。毕竟卡赞想聚焦的,是他混乱的私生活,是他作为丈夫和父亲的失责,是他的混蛋。倘若他的生活引起热议,那么妻子一定会卷入其中。

他不允许任何语言伤害自己的爱人。

他是无情,亦或是深情?凡妮莎有些茫然。毕加索抛妻弃子的往事历历在目,可此刻他的眼神却纯真如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