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5 历史秘辛

更何况,鞑清入主中原不过十余年,新朝初立,人心未稳,自然对海上之事避之不及,而这迁界之策却是迎合了朝廷心理,特别是直击皇帝所虑!

因此本人认为,鞑清在近期必实施此策!”

此时一直在旁边静听的乔家当家人----乔二公子回应说:果是如此,前闻小艾曾与家母闲谈,郑家如今有驱逐荷人独占大员岛之意,郑家若真的出海攻取大员驱逐荷人得手,再保其金厦,则跨有陆海,其势壮矣!从此郑家既贸易海上,又觊觎闽浙,昔南京城下之危亦可重现,若如此,则鞑清之江南永无宁日。”

梁家当家人立刻附和道:

“故鞑清必不愿坐视!若在陆上厉行迁界,断其臂膀,亦不失一时之良策也,更是与荷人守望相助之举……”

此时一直没有说话的敖家当家人也点头道:“有坊间相传鞑清与荷人有约,欲共同清剿郑家,鞑子与红毛夷必有暗通,如此看来,这迁界之策还真不可忽视啊……”

此时此刻的朱北国心里却十分的感慨,暗道果然这些大商人各个都是洞察精明之士,朱北国是知道历史进程的,郑成功大概会在今年年三月底开始准备出海进攻大员岛,到了明年,就在郑荷双方在热兰遮城下胶着之际,清廷于八月突然颁布迁海令,断了郑家在陆地上的商路----这当然可以视为一种历史的巧合,但如果说清荷两方完全没有什么幕后交易或者默契,那是谁也不信的。

朱北国当比这些商人知道更多的历史内幕,其实,自从四年前——也就是一六五六年,荷兰联省共和国的特派使节团访问了京师并面见顺治皇帝以后,双方的关系就迅速升温了。

虽然,从表面上看,两国是朝贡与被朝贡的关系,而且还经常在贸易制度和经贸关系这个根本问题上起争执,但是,两边都明白,双方的合作从来没有中断过,因为,双方在海上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郑家。

特别是在近期,朱北国早在还没出海之前,就曾经在电脑资料室里仔细查阅了这些年的历史记录,他认为,迁海令的实施时间和郑成功夺取大员岛的时间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而且从那以后,清荷两家愈发打得火热,双方不仅有对付郑家的联合军事行动,还签订了军事协议,双方甚至还议定了一个附加条款,这个形成了书面文字的条款涉及到了一个不为普通人知道的历史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