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自夸,我这丫头打小就机灵,六个月就会说话…”
“…她爹教她背书,那是听一遍就会;她娘带她出去买菜,人家卖菜的还没算出来,她就把价钱算出来了…”
反正,唐老太那唾沫横飞的高兴劲,就差没直接说自家孙女是文曲星下凡了。
“…前程?那我可不知道。那自有她爹妈管着,我们老咯,管不了儿孙的事,最多啊,只能享享儿孙的福…”
“…还有他哥也是个会读书的,刚刚转到市里读书,一中知道吧?市里最好的高中,那一年转学生只收三个,还得考试…”
“…这娃们,除了得有读书的脑子,那还得大人看着,督促他们好好学习。我家老大,每天下班之后,就是在家里督促两娃学习。我跟你说,这家长用了多大的功夫,这孩子就能学到什么程度…”
“要不怎么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呢?这老话说的一点不错。”
等一上门的人走得差不多了,唐老太才喘着粗气扶着门框一屁股坐到凳子上。
一口气说了太多话,她得缓一缓。
“咕咚咕咚”把那凉白开灌了一大杯下去,就听自家老头子幽幽地道:“不说了,累着了吧?口水快干了吧?”
“个死老头子,说什么呢?老娘高兴不行吗?你这老不死的,自家孙女出息了,你就不高兴?我告诉你,虽然芙蓉不是小子,那也是咱家正根的子孙,我们做爷奶的咋能不盼着她好……”
“高兴,我高兴呐……”唐老头沙哑的声音像是从胸腔中喷出。
唐老太回头一惊,“老头子,你…咋还哭了呢?”
“赶紧的,去藤椅上坐,这么大人了,不能坐这石头凳子,要着凉了怎么办?”
她火急火燎地把老头子搀起来。
唐老头已经泪流满面,哽咽道:“咱老唐家终于又出了个读书的种子,我以后下地见祖宗也有交代了。芙蓉丫头比他娘老子强!”
老唐家祖上曾出过读书人,做过朝廷命官,到了近代沦落为贫下中农,对读书的执念还在。
他参加革命之后,哪怕是跟着部队东奔西跑打仗那些年,看书学习也没落下过。解放后,环境安定了,他不顾自已经三十多岁,也愣是要再读个大学。数遍整个锦江市的教育界,也没几个正儿八经的大学生。要不是他为人老实、不会钻营,也不至于就留在县里,市里省里哪里去不得。
几个儿子也都资质平平,孙子里除了老二家的安民脑子最灵光,其他几个娃娃也都不出众,唯一一个安民还不喜欢读书。眼见着这一代的梦想又要破灭了,没想到大孙女异军突起,给了他一个惊喜。
“晚上多做几个菜,再烫壶小酒,等老大来了,我们爷俩好好喝几杯。”
“就知道你的酒!”
唐老头家喧嚣了一个下午,唐建国家倒是安静。
唐建国下午去上班之后,她就把门反锁了,装作家里没人,谁叫门也不开,清净!
一个中考状元给她加了30万气运值,她现在已经有200万点了,远超“原女主”唐芍药。
一个已经没有了“女主光环
”的“女主”,纸扎的老虎,再想搞事她就不怕了。
唐二叔、唐三叔两家,听说苏韵是中考状元,倒十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