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件事虽然与百姓民生无关,只在官员士绅的阶层流传,但大家还是议论纷纷,揣测世子来这一出到底是何意。
苏韵已经跟太夫人和杨仝都打了招呼,千叮万嘱他们不要掺和江西官场之事,男人在外老老实实做官,女人在家安安心心缩着,呆不住了多去庄子上透气,没事别瞎串门。就算要出去交际,也是多听少说,遇到不好接的话,只微笑装菩萨就是。反正以今日她的地位,也没人能强逼着杨家女眷开口。
黄氏还留在赣王府照顾女儿;杨廷章之妻黄氏被太夫人和丈夫教训过了,连娘家的事也不敢轻易兜揽,何况外头;二房、三房几位少奶奶,不是丈夫位卑言轻就是庶子媳妇,更没人找她们说事了,一时间想从夫人外交的人都歇火了。
别看这些大人们聊天小聚的时候,说的都是“世子到底年轻”、“想的都是些稀奇古怪的法子”、“堂堂朝廷官位哪能如此儿戏”之类自重身份的话,真正递了条陈给李祯的人却是不少。
空出来十七个官位,报名参选的有三十余位官员,将近二比一的比例了。
虽然这个报名,不像现代高考制度一样,志愿之间还有个排序,但李祯还是能从这一份份条陈中看出一
些人的心思。
他手下的密探,已经观察记录江西众位官员长达四年之久,所以对这些人的家族背景、喜好、行事风格,他已经一定的认知。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相结合,基本可以勾勒出一个人全貌。
报名的这些人中,有些确是怀才不遇,也有些就是投机主义的野心家,还有些是被家族派出来投石问路的。在一个棋道高手眼中,不管什么棋,都有自己的作用。
至于那些没有报名的人,无论是觉得自身能力不足,还是怕担事,又或是还在观望他这位主君,都是保守不喜变故之人,风险偏好较小,俗称“沉默的大多数”。也就是说,只要他能够夺回大周江山,甚至只是割据南边半壁江山,如南宋小朝廷那般撑上个一两百年,这些人就还愿意跟着他。商贾做生意有句话叫“做熟不做生”,其实做官也一样。
等到李祯把这些空出来的官位职司都安排好之后,有那懂行地渐渐看出门道来了,这位世子的确不简单,年轻轻轻却城府极深、手段老道,多少家族的话事人频频聚会、彻夜长谈,商量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在一片暗流涌动之中,苏韵和李祯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二人并无男女偏好,可对江西官场、赣王宗族、乃至杨氏家族而言,这都是一件大大的喜事。
素来低调的杨太夫人喜极而泣,得到消息的当日就亲自坐车去白云寺还愿,还添了五千两银子的香油钱,又是让人在城外施粥又是给慈济堂捐粮捐布,为小世子积德。
就连只知吃喝玩乐、不理俗事的赣王,都亲自来看这个重孙,给取了小名叫“百福”,顾名思义,百世之福——寄托了他对重孙美好的祝愿——虽然这是个听起来很像汪的名字,但老人家说,贵人小时候取个“贱名”好养活。
对于李祯的手下和江西一众官员而言,主君有后,才能让他们真正安心追随。
李祯却不管这些,只要有军权在握,这些高官对他而言不过是个添头,他真正重视的是那些被他派到各县衙、府衙的基层治理者。
江西北有长江天堑、东有大别山脉、西南皆是崇山峻岭的蛮夷之地,并无成气候的势力,所以在乱世中
,这就是有天险可守的割据之地。
李祯并未急着出兵北上,而是先派人带兵沿着江西省界把山匪扫荡了一圈,同时遣使在峒人、山蛮的地盘附近设互市,允许这些夷人下山交易,老熟人如凤凰岭的峒人则直接允他们入编户。然后大力兴修水利、鼓励商贸,同知江西境内的工坊,火力全开,铆足了劲生产各类铁制农具和兵器;火器作坊也大有进展,大大小小的炮弹、□□不断被运往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