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天子宝剑显身份,一舰南来龙归巢

昌明 雪梦江山 1497 字 2024-05-20

“二哥,歇一歇,擦擦汗吧。”海花递给他一条毛巾。

宁海涛见是海花到来,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接过毛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着问道:“妹子,找哥是不是有什么事儿?”

“没……没什么事儿。”海花急忙将子剑藏到了背后,此时的心里竟然有些慌乱的感觉,一个姑娘家家的迫切地打听一个男饶名字,哥哥一问让她生出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

“哈哈,你还骗哥,哥哥的眼睛可是雪亮的,把后背的东西拿出来吧!”宁海涛哈哈一笑,妹子低着头、脸上通红的这种扭捏的神态让他颇感诧异,什么东西让他的妹子如此难为情?他真想看看。

“好吧……哥你看看认不认识这把剑。”宁海花把子剑拿到前面来。

宁海涛擦了擦手,把剑接了过去,仔仔细细打量了一番,眼光一亮,道:“这是一把绝世宝剑,制作工艺堪称绝品,乃是大明皇帝的宝剑,前不久驸马爷去巡视边疆的时候,赐给了他。”

“你是咱爹救的人是大明驸马?”

“嗯。如果这把剑果真是他的,那就错不了,上次我去宁远的时候,听别人起过他,他可有很多传奇故事呢。”

“那哥知不知道他的名字?”

“好像叫杨……对,杨乐。”宁海涛仔细回忆,终于想起了杨乐的名字。

“杨乐,快快乐乐之意,果真是个好名字。谢谢二哥!”宁海花开心地一笑,嘴里念叨着杨乐的名字,扭头跑远了。

宁海涛望着妹子远去的背影,摇头叹息道:“完了,身陷情中不自知,痴情一片佳人心啊……”

……

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簇改名为津,即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津最早的渡口出现在明万历十六年,即1588年。朝廷为了驿吏通行方便,在大直沽、宝船口、西沽、杨柳青、真武庙、寇家口六处设立渡口,即为“官渡”。

作为沿海渡口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直沽一带,津开始筑城设卫,称为津卫。后来又增设了津左卫和津右卫,统称津三卫。

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河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更是从城中蜿蜒而过。因为海河有许多大大的支流,所以把它们汇总在一起,用一个“九”字来表达多的意思,便称为“九河”。

津地处九河下梢,水路纵横,所以有这么一首顺口溜来描写它:

九河下梢津卫,三道浮桥二道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