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闯军聚众袭凤阳,单刀赴会为招安

昌明 雪梦江山 1214 字 2024-05-20

三个月的时间,杨乐陪着崇祯走遍了江南许多个县,还跑了许多零散的农耕区。这江南地区虽然土地辽阔,但有的地方却是荒凉偏远。

杨乐最想知道的就是,江南这个鞭长莫及的地区变法成效如何?能不能在变法之后成为他坚固的粮草大后方?一番巡视下来,尚算满意。

杨乐的每道法令都及时的送到了郡署,由国安局几位头领担任的郡守也还算忠实的执行了变法法令,耕地也都分给了农人。今年各地的府库都充实了许多,愿意从军的青壮年也大大增加。

八月流火,杨乐终于来到了明朝的留都――南京。

明代中叶,南京城的人口就已经高达一百二十多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首都。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游历中国后,在《利玛窦评传》中写到:“目睹南京这座大城,未免眼花缭乱,明代的南京城极其雄伟壮观,堪与十九世纪的欧洲任何最大的首都相比拟。本朝开国皇帝洪武把它造成奇迹,东方所能见到的一切都无法望其项背。”

这是外国传教士对南京都城的评价,终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面对这座六朝古都,面对犹如城楼一般的宏大的应府,杨乐心生感慨。

明朝初年,直属京师南京的地区为直隶,洪武初年建都应府,以应府、苏州府、凤阳府等14个府级单位为直隶。(注:明朝时期的直隶州与府平级,有别于低一级的散州)。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后,消北平布政使司,将北平布政使司所辖府和州直隶州也直隶中央六部,遂称北直隶,简称北直,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北京、津、河北等市省;京师改称为南京,原京师地区改称南直隶,原辖区基本不变,以区别于北直隶。

南直隶经济繁荣,赋税居全国之冠;文化昌盛,崇文重教,半数以上官员皆出自江南贡院。而三位税监大公公就分别在南直隶的应府、苏州府、凤阳府当差。

杨乐和崇祯来到南京后,暂时就在应府住下,同时把这里作为邻二次变法的办公衙门。

江南的夏总是宜饶,除了正午前后炎热两三个时辰外,早晚的河风凉爽干燥,没有一点儿闷热难当的感觉。

杨乐陪着崇祯在书房里整理第二批法令的实施条文,直到太阳西斜,还没有顾上吃摆在偏案上的晌午饭。王承恩几次推门进来,都是不忍心打扰,又轻轻的拉上门走了出去,在廊下连连感叹,希望有人来打断一下,借机好让皇上和杨国公吃上一顿饭。

突然,一阵急骤的马蹄声传来,一个萨跌撞撞满身泥土的跑了进来,“皇上,杨国公,大事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