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在莱州呆了一晚,第二没亮就继续出发了。
三艘巨舰绕过山东半岛,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
杨乐准备停驻的第二个目标是福建的福州。
福州,因满城种植了榕树,故又名“榕城”。又因城内有乌石山、于山、屏山三山,再别称“三山”。
常言南京看石头,苏州看丫头,无锡啃骨头,杭州看潮头。而福州也有自已的特色,福州纸伞、角梳和脱胎漆器号称福州三宝。
福州濒临黄海,与琉球国和台湾岛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福州始建于西汉初年,是福建的政治、军事中心。从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明初的福州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福州三十六姓开始迁居琉球,而郑和舰队选择长乐县太平港作为停泊基地、物资采办地及开赴西洋的起点,很多学者认为郑和舰队的宝船即是福州制造的福船,而大批干练的福州籍水手则活跃在郑和舰队郑
此后福州海外贸易逐渐复苏,成化十年(1474年)成为福建市舶司的所在地。福州还是中国和琉球交往的枢纽,福州柔远驿专门用于接待琉球使者、商人。嘉靖年间福州府倭患甚重,戚继光曾两度入闽平定倭寇。自明朝晚期起,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同福州的接触渐趋频繁,自从杨乐实行变法,请开海禁以后,大明与世界各国的来往更是频繁,矿石、钢铁、粮食、鱼虾等等物产资源不断相互贸易。江南沿海重新繁华起来。
三艘巨舰经过几的航行,终于停泊在了繁华的福州码头上。
福建巡抚熊文灿一听杨乐到来,急匆匆领着府衙的官员前来迎接。
对于熊文灿,杨乐在京时曾经见过几次面,对此饶印象不好不坏,当初,崇祯刚刚继位不久,海盗郑芝龙由厦门攻入铜山,熊文灿受命招抚郑芝龙,并且获得成功,然后顺势任命其为海防游击,借着郑芝龙的手征讨了海贼李魁奇等海盗团,一举平定了东南沿海的海盗。平倭有功为杨嗣昌所荐,崇祯知道后委以大任。
熊文灿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路跑,气喘吁吁地来到了杨乐身前,谄媚笑道:“不知国公爷突然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海涵呐!”
老掉牙的客套话,杨乐可不相信熊文灿没有收到他要来的消息,一时间并没有话,只是微微点零头,表示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