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心得体会

——元璟,你终于给我回电话了!你人跑到哪去了?找你对稿的负责人已经开始掘地三尺,我都快急疯了……

——知道了,现在过去。

元璟干脆利落地挂断电话,从邮箱里扒拉出机构与一中接洽的负责人联系方式,打过去,又是一阵激动的鬼哭狼嚎。

——元先生,高三的学生已经全部入场了,您怎么还不到?

——我已经到学校了,在路上。

——您的稿子还在我手上,我还没找您对……

林临说得慷慨激昂,恨不得把元和所有的在校情况都和元璟一一分享,元璟是掐着表喊停的。

他不急不缓地往学校大门口的路线图上标示的礼堂走去,一手搭在肩上的单肩包,一手拎着手机听负责人惶恐不安的碎碎念,好似即将上台演讲的人不是自己。

“没事,我可以脱稿。”

——脱稿?这,这脱稿不了啊!一中的一些概况,往年的升学率、重本上线率……我也还没和您说。坏了,一中的校长已经开始念开场白了,没时间了!我数数啊,台上还坐着两位副校长、一位高三年段的教导主任、年段长有……

迈上礼堂门前的几十层台阶时,元璟还在发散思维:还有这么多位领导,一人说几点,几十分钟就过去了,怎么会没时间?

一听就知道这位负责人没经受过“今天我只讲三点”的校园生活的鞭挞。

……

十几年如一日担任重点班班主任的高级教师林临同志,三尺讲台下也出了不少重本的桃李,其中不乏头部院校的新兴人才。

但是,班级倒几的哥哥是清华毕业生?!元和这个苗子,到底是在哪个教育环节出了问题?

林临边走边想,不知不觉间走到了高二理科一班,她习惯性地探头一看,刚好撞见元和捧着卷子起身走向讲台。

“又提前交卷?这还没放学呢,背着书包要去哪啊?”林临在教室门口逮住早退的元和。

被吓了一跳的元和急中生智:“我听说今天学校为高三的学生请来了一位金牌讲师,在礼堂举办学习方法的交流会。我很感兴趣,想去旁听。”

的确有这回事,时间和地点也都对的上。

林临面色稍霁。

“卷子我认真答完了,也都检查过了。”

元和察言观色,及时地补上一句。

林临仍未放松警惕,视线在元和的肩上游离,口吻依旧严厉:“去旁听还要背着书包?”

给自己找到一个能够混得过去的理由后,元和开始为合理性添砖加瓦。

“背书包,是为了方便携带纸笔。我怕自己不小心遗忘了前辈的先进经验,也怕现场听讲记得不全面。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看来这兄弟俩还是有相似之处的。

林临爱屋及乌道:“你去吧,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谢谢老师,我先走了。”耍小聪明逃过一劫的元和谨慎地克制着自己的言行举止,语气却难掩一丝激动。

只要我溜的够快,就没有混合双训的机会!

疑似听到熟悉的交谈声,坐在临近后门位置上的荀子言诧异地循声望去,正对上班主任兼亲妈的目光。

“你等等。”林临叫住元和,“让子言和你一起去旁听,回来后一人交给我两百字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