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伴当

东晋小军将 秋霜红蜜 2144 字 2024-05-20

只见他们穿的破破烂烂的麻布衣服,很多都是补丁摞补丁,甚至还有破洞露屁股的;脚上大都穿着草鞋,也有光着脚的。面黄肌瘦,长期营养不良的样子。个头高矮不一,大的有十二三岁,的岁,拢共十四个。排头一个最大的,虽然一样穿着破旧,却收拾的干净,这时领着众人行礼道:“见过郎君!”

牢之摆了摆手,道:“大家免礼吧!”顿了顿,放声道:“大家都是我刘家功臣子弟,以往多有照顾不到的,你们受苦了。从今往后,你们随我一同练习武艺,吃住自有府中照管,刘家不会亏待出力卖命的爷们。诸君共勉!”

刘平看看刘牢之老成持重的样子,暗暗称奇;这时插嘴道:“还不谢过郎君的恩典!”

“谢过郎君恩典!”一众孩七嘴八舌的嚷着。

刘平对牢之道,“这些孩子,都是战殁部曲的孩子,有的依附叔伯,有的兄弟几个抱团过活,日子清苦。虽然看着瘦弱,身子却康健。”

牢之点点头,“如此甚好,有劳平叔了。”罢,又跟刘平了需要工匠之事。

百工在魏晋是贱业,由官办场务统一管理,父死子继,职业世袭。他们在场务做活是服劳役,没有工钱可拿;他们也不可以自己开店,售卖产出,平时也不能接外面的私活,日子过得很是凄惨。军营之中自有随军工匠,制备甲胄武器及攻城器械,所以找工匠对刘家来并不困难,刘平一口答应下来。

当功课练罢,牢之把这十四个孩子分成两组,取名甲班、乙班,为他们指定了临时班长。甲班的班长叫刘顺之,就是排头最大的那个,与牢之同族,今年九岁,去年父亲牺牲,跟随叔叔家生活;乙班的班长叫孙乾,今年八岁,五岁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牢之把他们带回自己的院,安排在厢房,两班各自一个房间,睡在木板制成的大通炕上。牢之找来自己的旧衣服,给他们换上,又让他们自己烧水洗澡,把原来的破衣服丢掉。

晚上刘柱把饭挑过来,木桶装的米饭,就着青菜和咸菜,大家美美吃上一顿。刘柱就是雅的父亲,刘家现在家里就这一家下人,雅在何氏面前照应,雅的母亲在家里做饭,刘柱则张罗外院的杂事。这个时候的人做饭用釜,适合蒸煮,能炒但是很不方便,热效率不高,所以刘牢之第一件要做的就是铁锅。

刘平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第二的功课练习完毕,他就领着工匠们来了,一共是三个木匠,两个铁匠。据刘平介绍,这三个木匠是兄弟,两个铁匠则是父子,都是工匠营中的好手。

刘牢之对工匠们:“刘将军已经告诉你们了吧?这次我要做的东西,不惜工本,但是一定要做出我要的样子。做的好了,不吝赏赐。”工匠做工,本为服役,是没有工钱可拿的。场务的主管待工匠又苛刻,动辄打骂,因此虽然几个工匠面对的是个孩子,也不敢大意,唯唯诺诺的道:“但凭郎君吩咐。”

牢之先是对着铁匠:“第一件是铁锅,这个是铁锅的图样,”罢,拿出一张纸来,指着道,“锅口一又三分之一尺,锅深三分之一尺,锻打成型后打磨平滑,锅边处钻四个孔,铆上铁管,装上木柄。这样的锅来六口。然后比这大一号的,锅两边钻孔,铆上两个耳朵,这样的锅来三口。第二件是平底锅,锅口跟第二种一样大,深三分之一尺,铸造和锻打,各来一个,明白了吗?”两名铁匠躬身道:“明白了,郎君。”

牢之又给了三名木匠几张图纸,上面画着的却是桌子,靠背椅子,方椅,长条凳等家具,还有简易的榨汁机,木制圆锅盖等等。这些对木匠来没有技术难度,只不过形制跟现在的不同罢了。牢之告诉他们核算物料,这边备好之后,直接带上工具来府上打制。

刘平插嘴道:“何必这么麻烦,直接着他们在场务打造好了,送过来不就行了?”

牢之答道:“本来无妨,只怕这些东西师傅们第一次打制,难免有些纰漏;打制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需要随时改进,所以还是在家里方便些。”工匠们躬身称是。

牢之挥手让工匠们退下,辞别了刘平,自行领着伙伴们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