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是完成没有人追随你,那这些手段不就都用不上了吗?”
许成沉吟几秒:“在我们那儿,有个词叫洗脑,通过反复的灌输一些观念……你不停的给人说你很厉害,那么总会有一些人相信的……”
陈佳看着呆愣的匠人,继续道:“你们好好干活,粮食的事别担心,先生一定能找到的。”
这是施恩。
陈佳心中默念一句,得找机会施威。
这么想着,陈佳把眼神落在了养猴人身上。
——
为了不惹人眼目,施夷光换了男装,和许成以兄弟相称。
新来的县令还算有几分手段,听说陈老九抢来的粮食被他分发给百姓,并且下令不允许难民进入,所以现在县城里看起来还算安定。
许成两人出了城一路往北准备去京城,途中经过府城,府城难民极多,街上都是乞丐。
有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可就在隔壁那条街,深门大户里传来丝竹之音,好不乐哉。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
施夷光盯着那朱门眼神晦暗不明:“先生,我们现在缺少银钱,不如和他们借一借?”
许成从她这话里听出了匪气。
“这府中现在都如此张扬,想必管事的不是什么聪明人,明日你将我卖入此府,我寻机会借些粮食和银钱。”
许成盯着门上挂着的赵府二字:“我们先打探打探,找个更好的法子一起进去。”
虽说是打探,但许成在旁边那条巷子找了个妇人,花了一把粮食就问清楚了赵府情况。
赵家祖上是帮人赶大车的,南来北往去了不少地方,时间长了赵家老祖就琢磨出几分名堂,从大车行出来自己开始做行商。
起初只是卖些便宜的小玩意,折腾来折腾去,钱挣得不多但是认识了不少人。
后来听
说赵家老祖路上救了个大家族的小公子,搭上南边的线,跟着做起了太湖石的买卖,做大了些就在府城开了家银楼,做得又是南方时髦的款式,生意很是兴隆。
到了后面两代,赵家越发兴旺,生意越做越大,京城里也开了铺子。
这有钱到了一定程度,就想着当官,赵家老太爷觉得自家得转行啊,培养读书人才是正道,不会被人骂铜臭,所以赵家从上一代开始,经商的少了,读书的多了。
可能这赵家人的天分都分给经商了,读书是真的不太行,上一任赵家老爷考到头发都白了,堪堪中了个秀才。
这一任倒是不错,二十出头就已经有秀才功名了,可惜现在天下渐乱。
那妇人见许成粮食给得痛快,就多提了一句:“三年前赵家老爷去世了,管事的就成了赵家小爷,年纪轻为人豪气,出手也大方。”
说完就转身回去了。
许成听懂了妇人的暗示,他心里一惊,难不成自己什么地方露出了马脚?
这时院子里有人问:“谁啊?”
妇人欢喜的声音响起:“来找赵家打秋风的穷书生,大概是那赵小爷的同窗吧,还给了两把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