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二十六章

三娘现在比以前自信多了,说话时满脸的笑:“先生您不知道,您走之后那养猴的三不五时就给我们带些人回去,我们那儿现在比县城还热闹……”

“今年养了不少蚕,等到时候绞了丝就给您做丝绸衣裳穿!”

许成听着这些话,眼眶突然有些热:“我也没干啥……”

“谁说的,要不是您,我们可能活不过去年的冬天!”

陈三娘感觉这一年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过得都要快,可能是因为心里有了期盼吧。

拉来的土豆有两千五百斤左右,能种□□亩地,听说那边只留下了将近一千斤,打算种三四亩地,更多的人则是加入了施夷光的大军。

这边通过赵家的关系,找了十多个庄家把式,三娘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种……

许成整天呆在作坊里,努力的搜刮自己脑子里的记忆和知识,给那些匠人提供些新的方向和思路。

要是能把什么蒸汽机和纺纱机弄出来就好了,提前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

等到府城的土豆熟了后,赵十五已经势如破竹,又占了隔壁好几个县。

老庄稼把式们都被这土豆的产量吓到了,听说收起来的粮食都能做粮种,来年春天又能

种下去……

大家都沉浸收粮的喜悦中时,陈赟突然让人给许成传了话:王家那叫二虎子的,就是天马寨的三当家。

这一年来他一直深居简出,基本不出门,陈赟一家回去了,天马寨的山贼又都跟着大军去打仗了,所以府城认识他的人几乎没有。

这天陈赟入城时,恰好听见有个老汉带着些许炫耀的说起新型连弩,他侧头一看,就看见站在老汉身后的年轻男子。

他和守城卫打听了才知道,那老汉就是有名的王木匠。

陈赟赶紧给赵舒明和许成都送了信,可谁知赵舒明带人赶到的时候,王木匠和小厮躺在血泊里,老妇手里拿着一把□□怔怔的坐在地上。

赵舒明赶紧上前查看,王木匠早就没了呼吸,倒是那小厮还能微弱的睁开眼睛。

“我们对他不好吗?他怎么下得去这个手?”老妇眼泪簌簌的往下掉,“……当时就看他最乖巧,收养了他,还送他去念书……”

“……十七岁那年我骂了他,他就跑了说要去找亲生的爹娘,后来过了十年才回来……”

“是因为我骂他?还是因为他爹打他?可我们自个儿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都想把最好的给他……”

许成是见过这一家人相处模式的,老妇是个嘴硬心软的,路过的乞丐她也会给点东西,可嘴里不会说任何好听的话。

若是知道感恩的,明白她就是这么个性子,也就记了她的恩情。

可若是那心眼小的,不会记得她给的粮食,只会记得她骂骂咧咧的话。

王二虎就是后者。

想必今儿陈赟看见他的时候,他也看见陈赟了……

“……他、抢了、图纸,大叔、问他,他就打了大叔、我打不过他……大娘、回来恰好、看见,用□□、伤了他、他就跑了……”

小厮断断续续的说了缘由。

王二虎成了府城的第一个通缉犯。

可惜不知道是不是他伪装得太好,过去了很长时间都没有他的消息。

春去秋又来,转眼许成就来这儿五年了。

因为土豆的高产量,保证了军粮的充足,赵十五在这三年里占了整个河南江北一带。

许成第二年末的时候就离开了府城,而是跟在赵十五身后。

“南边

是这两年异军突起的王大将军,北边是盐铁商人孙安成,现在你看起来势头很猛,可是腹背受敌……”

一年前他发现了一些端倪,那就是赵十五的处境总是会和朱元璋的有相似之处。

比如这次,当年朱元璋遇到的是陈友谅和张士诚,前者志骄,后者器小。

朱元璋说志骄好生事,器小无远见,所以率先攻打了陈友谅。

这次赵十五遇到的情况也差不多,所谓的王大将军就是典型的志骄,两人商讨后一拍即合,打算先打南边。

许成把朱元璋诱敌上岸的计谋以故事的方式说了,具体怎么抉择就看赵十五的了。

“往南多水路,若是他把船都连起来,你就记得用火攻。”

赵十五出征前许成特意多交代了一句。

他看《明事》的时候还感慨陈友谅要是听说过赤壁之战的火烧连环船,估计也就不会拍拍脑袋想出这么个计策。

但仔细想想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所以还是提前给赵十五说了。

“知道了,”赵十五意味深长的看了许成一眼,“你每次说的东西好像都挺准的。”

他知道来要先锋印的家伙是个大将。

他知道那整天寻花问柳的人有极强的应战能力。

他会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话暗示自己最后再对抗大梁王朝。

但是他从不上战场,自己去打仗时,他就退回最近的府城,整天呆在工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