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却说曹仁与李典回许都,见曹操,泣拜于地请罪,具言损将折兵之事。

操曰:“胜负乃军家之常。但不知谁为刘备画策?”

曹仁言是单福之计。

操曰:“单福何人也?”

程昱笑曰:“此非单福也。此人幼好学击剑;中平末年,尝为人报仇杀人,披发涂面而走,为吏所获;问其姓名不答,吏乃缚于车上,击鼓行于市,今市人识之,虽有识者不敢言,而同伴窃解救之。乃更姓名而逃,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尝与司马徽谈论。此人乃颍川徐庶,字元直。单福乃其托名耳。”

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

昱曰:“十倍于昱。”

操曰:“惜乎贤士归于刘备!羽翼成矣?奈何?”

昱曰:“徐庶虽在彼,丞相要用,召来不难。”

操曰:“安得彼来归?”

昱曰:“徐庶为人至孝。幼丧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现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养。丞相可使人赚其母至许昌,令作书召其子,则徐庶必至矣。”(《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话说孙乾劝刘备勿放徐庶离去,欲借曹操之刀杀害徐母,如此徐庶必为母报仇而力攻曹操。

刘备断然拒绝,他认为,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

若曹操与刘备易位而处,以曹操的心性,必如孙乾之言而为。

曹操惯用流氓、奸诈的手段做事,他让人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把徐庶骗来就是一例。

曹操年少时喜欢飞鹰走狗、耍枪弄棒,其叔父认为他这是不务正业,因而经常在他父亲曹嵩面前说他的坏话,曹操因此多次受到父亲的教训。

有次曹操路上遇到叔父,故意装疯,等到父亲来了他又恢复常态。父亲问他时,他故作委屈地说这是叔父因不喜欢他而在背后说他的坏话。

从那以后,曹嵩不再听信弟弟的话。

显然,曹操这是通过类似“栽赃”的做法而使自己的对头失去了信誉,曹操的奸诈自小已初露端倪。

当初,曹操行刺董卓未遂与陈宫一起飞奔谯郡,投宿其父故人吕伯奢处。

吕称家中无酒自去沽酒。吕家人磨刀杀猪,曹操误以为是要谋害他,“遂与陈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后遇沽酒回家的吕伯奢方知错杀,却怕事情败露,曹操将错就错,一不做,二不休,又“砍伯奢于驴下”。

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此外,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粮官的人头安抚军心,此类手段不一而足,曹操卑鄙狡诈的手段逐渐让他成了称霸一方的诸侯。

现代诗人北岛写下两句著名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曹操正是以卑鄙作为通行证之类的人。

当世界充斥着的是肮脏、无耻、卑鄙的勾当时,善良的人们才会体会到一个公正、公义的社会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