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饥饿营销?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

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

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

玄德曰:“何处去了?”

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玄德曰:“几时归?”

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

玄德惆怅不已。(《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写了多篇评论诸葛亮的文章,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诸葛亮一直都还未出场呢。

这正是极写诸葛亮的妙处,清代文学批评家毛宗岗说:“盖善写妙人者,不于有处写,正于无处写。”

意思是,写人最妙的地方,不在正面写,而在于侧面烘托。

如《红楼梦》写王熙凤的出场: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林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着,没看完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

王熙凤的出场最露出很多玄机:从黛玉的心理活动“这些人个个皆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

可知,这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非同小可,是个可以呼风唤雨的角色。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足见其机心,既讨好黛玉,而最终目的是讨好在贾府内院至尊地位的贾母,一句话就把王熙凤长袖善舞、八面玲珑、聪明机心的形象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正是“盖善写妙人者,不于有处写,正于无处写。”

孔明的出场,尤甚于王熙凤,更是经过层层铺垫和烘托:先是司马徽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引得刘备心痒难耐;神机妙算的徐庶向刘备推荐,自言与孔明相比如劣马比骐骥(千里马),乌鸦比凤凰,更令刘备心驰神往。

写三顾茅庐,也是着重写前两次的不遇,借崔州平等人的言论风采,来衬托孔明。孔明的出场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孔明的出场铺垫很容易令人认为这是孔明营销自己的策略:他借司马徽、崔州平、徐庶等人替自己进行广告攻势,引起刘备注意后,然后一而再、再而三地推搪,避而不见,让刘备产生强烈的饥饿感,从而愈加有得到孔明的渴望,待到刘备三顾草庐,孔明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来相见。

目的是要钓到刘备这条大鱼,最终得到刘备的重用。现代企业特别是日本的很多知名大企业把读《三国》作为管理人员的必修课,学习《三国》里的智慧,把其中的启示运用于企业的管理和营销之中。

我国有一个知名手机品牌某米,其营销手段就是属于孔明式的“饥饿营销”,成为了营销的经典案例。

然而,孔明真的是饥饿营销?

且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