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王谨这边歇了心思,王菀那边却是被王老爷子的那番话深深启发了。
小姑娘心想,自家爹娘只有大哥这么一个亲儿子,自己也只有这么一个亲嫂嫂,更别说这个嫂嫂将来还会是他们王家第三代的长嫂,长子长孙媳妇的人选有多么紧要,她也是明白的。
如今深受全家喜爱的未来大姐夫,是三哥是从他自己的朋友里挑出来的。可三哥的朋友都是男的,让三哥去寻摸嫂子的人选,那就不太合适了。
而大哥自己,还有二哥平日里来往的也都是同龄的男子。
至于大姐,又没什么闺中好友,如今又是待嫁之身,也不方便出门。
让几个女性长辈去寻,那性质就变了。以长辈看晚辈的角度,很难真正了解一个十几岁姑娘的真实性格。
而自己就不一样了,年纪不大,嘴又甜,很容易让人卸下心防,怎么看都是最佳人选。
因此,王菀自觉,这个通过交际为王家第三代寻找长孙媳的重担,就只能落在她身上了。
通过几个月的细细查探,王菀的行动也终于有了结果。
此时,小年夜的饭桌上,酒足饭饱之后,王菀便旁敲侧击地向家人提出了自己对未来大嫂人选的想法。
只见她坐直了身子,又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开口道:“奶奶,集市里那个卖豆腐的江娘子,您知道的吧?”
看邓氏点了点头,王菀又接着道:“听咱家面馆的客人说起,原来这江娘子以前也是住在咱们城西这一片儿的。江娘子她娘早逝,她爹是个童生,本来开着一间私塾,家境还不错。只是后来他爹一边教书一边赶考,伤了身子。为了看病,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两年前他们父女俩去外地投奔亲戚,等回了清源县之后,她爹又撑了几个月,最后还是丢下江娘子一个人去了。”
话说到这里,几个男人还在感慨“读书人真是辛苦”“还好谨哥儿身体好不用操心”云云,邓氏和董氏几人却已经起了心思。
当然,同时反应过来的还有王谨。
他向自家小妹投去一个来自前辈的鼓励眼神,王菀也朝他眨了眨眼。
于是,王谨当即便开口助攻道:“这位江娘子一个人撑着豆腐摊子,想必是极不容易的。咱家面馆最近的采买都是大哥负责的,不知大哥可有见过这位江娘子?”
此时其他人也终于都回过了味儿来,而王谦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回道:“是见过的。江娘子是个直爽的性子,之前有人去他的摊子捣乱,我帮忙说了几句话,后来再去买豆腐她就死活不肯收我的钱,所以这个月我都没再去她那里买了。”
王菀捂着嘴巴笑了笑,王谨一看她那表情就猜到,这件事她肯定也是知道的。
自己这个妹妹可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王谨又忍不住向王菀抛去一个赞许的眼神。
还来不及回应她三哥的眉眼官司,一旁的邓氏和董氏已经揪住王菀问起了各种关于江娘子的问题,其他人也都竖着耳朵听着。
王谨笑着看着眼前众人热热闹闹的样子,突然想起了自己前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