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 43 章

像圣上和赵太傅这样的师徒情谊,那可是非常庄重的,并不像普通私塾里蒙童和先生的关系那么随便。对一般人而言,传道授业的先生可以有许多,但正经拜过师的“师父”,每种行业只能有一个。

再加上当今圣上当年拜师时还只是藩王之身,且赵太傅想必也在他的起事过程中出了不少力,更别说,他们二人还有一层“翁婿”的关系,可以说,不出意外的话,赵太傅对于当今圣上,乃至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的皇帝,其地位都是超然的。

时人最讲究尊师重道,“天地君亲师”,一旦有了“圣上师弟”的这个身份,只要自己不造反,只要皇位是在嫡系中传承,王谨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张免死金牌。

更重要的是,从传闻中可以看出,这位赵太傅是一个无心权力斗争的人,这也比较符合王谨的性格和他将要走的技术流路线。

一个挟势弄权的帝师兼国丈的徒弟,很可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但一个淡泊名利的帝师兼国丈的徒弟,不仅继承了老师的优良品质,并且自身也有不俗的实力,世家后人,出身龙兴之地,还跟“文曲星”有些渊源,并且有一位神神秘秘行走江湖的武学师父…这样的一个形象,就是王谨在综合分析当下环境和自身条件之后得出的最优解了。

当然,要想将这一个身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王谨在未来还必须要关注到许多问题。

比如当今皇后的身体状况。如果她像那位长孙皇后一样早逝,那要考虑的就不仅是继后的问题,几位嫡皇子一旦没有了母亲,关系恶化的可能性就会直线上升。

还有,几位皇子之间的兄弟关系是否和睦,皇上和太子的父子关系是否亲厚,皇后和其他妃嫔的对立关系是否明显,其他几位妃子背后都有何势力等等。

当然,现在想这些都还太早,并且,想要做皇帝的师弟,想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王谨喜欢且需要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拥有重活一世的机会,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金手指,王谨当然要给自己定一个最高的目标,这样才算不虚此行。

此时,听到袁县令的问话,王谨便老老实实地答道:“学生打算报考晋原书院。”

袁县令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这孩子是个有成算的。

近几年他见过不少自命清高读书人,一听到晋原书院就大摇其头,说什么“趋炎附势”、“攀龙附凤”。

在袁县令看来,到手的实惠才是最重要的,晋原书院各方面显然都要比府学、县学优秀许多,人往高处走,王谨有这样的进取之心,也证明他的眼光没错。

更坚定了自己要在王谨身上买上一股的决心,袁县令一边低头喝茶,一边思考着该如何向王谨卖好。

王谨一手握着茶杯,低垂着眼打量着杯上的花纹,静静等待着袁县令的下文。

一阵脚步声传来,有人低声在书房门口跟守门的小厮说了几句话。王谨正打算喝茶的手微微一顿,这声音倒是有些耳熟。

正当王谨从自己的脑海中搜索着这道声音的来源时,通报过后,那声音的主人便端着一盘点心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