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老祖沉默,他的弟子们不敢说话,甚至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打扰了他老人家。
此时,白亦猜到了菩提老祖在想什么。
“你们是来拜师的?”菩提老祖终于开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作完这首诗,白亦才缓缓说道:“我与猴兄一心求道,听闻祖师乃得道高人,特来拜师,还请祖师不弃,收我等为徒。”
白亦说完,猴子赶忙附和道:“请祖师收我等为徒。”
菩提老祖没有听孙猴子的话,他在回味白亦的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明面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更深的意思是:菩提指的是一种道,而菩提树是有形的,道本身是无形的,形式是有限的,不能用有形的东西把道罩住,儒家的君子不器意涵就是这个意思。
心如明镜,本性清静,而非人为造一镜台去对照。
禅宗色空的思想,世界是空相的,我们所有的意念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加进去的,本来无一物,境由心生,烦恼也来自于人的主观意识。
人的修练,返璞归真,回归本源。
可以说,这首诗对应菩提老祖三教合一的思潮。
看着白亦,菩提老祖赞赏的点了点头。
同时,他对白亦的来历更好奇了。
他动用大神通,推算白亦的来历。
结果一片空白,他推算不出白亦的来历。
异数,菩提老祖把白亦当成了异数。
菩提老祖没有抹除掉白亦的想法。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留一线生机。
与之相反,在这一刻,对白亦的好奇,让菩提老祖的内心活跃了起来,出现了久违的新鲜感和探知欲,还有期盼。
“吾观尔等求道之心坚定,属实难得,既如此,便拜入我门下,传尔等大道。”
对此,白亦笑了笑,猴子则是大喜。
他们对菩提老祖再拜,说道:“师父在上,受徒儿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