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十七年是传统的每三年一次的“秋闱”,所以十六年院试的考生格外多,而小周村的周萌一家,早已紧张兮兮的开始准备。
而除了院试这一大事儿,他们家又添了一份喜事,那便是周萌与陆凌野的定亲。
小周村地处偏僻,群山环绕,靠山吃饭,少有人外出,而官府也懒得翻山越岭去纠察户籍,因此山村的户籍管理便有空子可钻。
正好村长婆娘是沈氏说得上话的,沈氏送了些礼,他婆娘便许诺,等村长下次外出报户籍时可以加上周萌家的。
沈氏喜出望外,等事儿办成又去了村长家,怀里紧紧抱着一竹筐的鸡蛋,回到家后,喜滋滋的宝贝着那张薄薄的户籍纸。
农历十月初八,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冬初,薄雾笼罩的小山村难得晴朗,白色的并不炽热的太阳懒懒的挂在天边。
比较偏僻的周家小院子再也不复往日的寂静,热热闹闹的,有村里老人的祝福声,还有孩童的呀呀学语,还有很多与周萌同龄少年少女闹腾欢笑,沈氏乐得见牙不见眼,一个劲的撒着特地从县城里买来的酥果子和糖豆,惹得村里的孩童们一个劲的往她身上凑。
“嫂子,您以后就要享福喽。”
“是啊,是啊,看咱大侄子多俊多能干,听说下个月要去县里考秀才老爷呢。”
“好厉害,俺也要成秀才老爷!”吸着大鼻涕的十岁小孩天真的说,看向穿着干净整洁胸前一朵红花的陆凌野,目光中尽是仰慕和欣羡。
“去去,滚一边去,俺可没钱供你读书。”家长一巴掌呼上去。
那个说着“豪言壮志”的孩子转身就忘记,笑嘻嘻的跟着村里的小伙伴抢糖豆吃了。
“小野刚考了童生,又要考什么秀才,他说明年还要考举人,咱家小野注定是个读书人呐。”沈氏也骄傲极了,没想到陆凌野这么争气,只窝在家里温习了一个月就考上了童生,等再有一个月又要去考秀才,别的不说,他现在可是小周村最有出息的小辈儿。
沈氏陪着一群村妇吃酒,聊得火热,她笑得眼纹都加深了许多。
周萌和陆凌野则端着酒四处敬酒,脸上俱都挂着微笑。
只有格外重视闺女家的才会办定亲酒,这是小周村的定亲人家的规矩。
像周萌家,招了一户会读书的后生作为上门女婿,还办了定亲酒,这在十里八村都属于稀奇事。
“娘亲这么高兴,乔姐你高兴不?”陆凌野跟她咬耳朵,好吃好喝加上劳动,他比周萌高出了半个头,俯视乔姐头顶的滋味,他感觉心里格外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