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行孰难(2)?”曰:“舍我之矜,从尔之称,孰能之(3)”曰:“陆先生参,何如?”曰:“先生之贤闻天下,是是而非非(5)。贞元中自越州征拜祠部员外郎,京师之人日造焉(6),闭门而拒之满街,愈尝往间客席(7),先生矜语其客曰:‘某胥也,某商也,其生某任之;其死某诔之(8)。某与某可人也。任与诔也,非罪欤(9)?’皆曰:‘然。’愈曰:‘某之胥,某之商,其得任与诔也有由乎(10)?抑有罪不足任而诔之邪(11)?’先生曰:‘否,吾恶其初,不然任与诔也何尤(12)?’愈曰:‘苟如是,先生之言过矣。昔者管敬子取盗二人为大夫于公。赵文子举管库之士七十有余家(13)。夫恶求其初(14)?’先生曰:‘不然。彼之取者贤也。’愈曰:‘先生之所谓贤者,大贤欤?抑贤于人之贤欤,齐也、晋也,且有二与七十,而可谓天下无其人邪?先生之选人也已详(15)。’先生曰:‘然。’愈曰:‘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千百岁之间傥有焉(16)。不幸而有出于胥商之族者,先生之说传(17),吾不忍赤子之不得乳于其母也(18)。’先生曰:‘然。’他日又往坐焉。先生曰:‘今之用人也不详,位于朝者,吾取某与某而已;在下者多于朝,凡吾与者若干人(19)。’愈曰:‘先生之与者,尽于此乎?其皆贤乎?抑犹有举其多而缺其少乎(20)?’先生曰:‘固然,吾敢求其全(21)?
’愈曰:‘由宰相而至百执事凡几位(22)?由一方至一州凡几位?先生之得者,无乃不足充其位邪(23)?不早图之,一朝而举焉,今虽详,其后用也必粗。’先生曰:‘然。之子言,孟轲不如。’”
【注释】
(1)行难:韩愈《与祠部陆参员外书》写于贞元十八(802)年。此篇言陆参自越州召拜祠部员外郎,故应在此以前。
(2)或问句:有人问:“行为何难?
”孰:为何。
(3)舍我之矜句:没有我的骄矜,而有你的声望,谁能做到这样。舍:放弃,这里作“没有”解。矜:骄傲,骄矜。从:听从,顺从。这里解作“有”。
(4)陆先生参:陆参先生。参,又作“塚”,曾任祠部员外郎。
(5)是是而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即是非分明。第一个“是”:动词,认为对,引申为肯定。第一个“非”:动词,认为错,引申为否定。
(6)京师之人日造焉:京城的人每天前往他家拜访。京师:京城,指长安。日:状语,每天。造:到……去。焉:“之也”的兼词。之,代陆参的家。
(7)愈尝往间客席:我曾经前往夹坐在客人的席位上。愈:韩愈自称。
尝:曾经。间:夹缝。客席:客人的席位上。
(8)某胥也句:某位官吏,某位商人,他生的时候我任用他;他死的时候我悼念他。胥:小官吏。任之:任用他。诔之:哀悼他。诔:古代用作表彰死者德行,并致哀悼的文辞,用于上对下。
(9)某与某可人也句:某与某是什么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