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学的校长苏白石,好几次找到了村支书,说到了学校学生多了,老师带课带不过来,请大队能尽快地解决几个老师到学校上课。
八月的一天早晨,大队的主要干部,在大队部三楼上的,一个大会议室里开会,主要的内容,是决定选用村小学,新增加的老师的人选,大队会计报名的那几位,最后确定是那几个。
大会队计念到大海的名字时候,村支书说:“不行!”
副支书说:“大海这娃对音乐方面还是错的!能不能给一次机会?”
支书说:“村子里会玩音乐的,有好多个呢?”
副支书说的话,在正支书那里就被否定了。
还有两三个,对大海也是持反对态度。
这次村子里的主要干部开会,最后定的是吴强芳等三名,能到村小学当老师,大海想在村小学,当老师的事情没有实现。
村小学九月开学以后,大队从村子里增加了三位老师,大海想当上村小学的老师,就失之而过。
大海虽然没有当上,村小学的老师,可是他心中对以后真正当上一名音乐老师,这样的一个想法,并没有从此,就从心中消失掉,还像在心中播下了一粒小小的种子,坚信,经过长久的努力,会有一天枝根叶茂,会长成参天大树,会按照一个人所想的得到实现的!
大海在农村一段成长经历,想从一个人的行动方面,来看人的善良品德是如何形成的?它是正与反两方面抗争的结果。
有一年冬天的晚上,一位从山里来到街上的人,引着他的女儿来治病,晚上找住宿的地方。
东街有一家,是那记工员张狗娃开的。这个父女两个,到张狗娃的旅店里,张狗娃没有让住。
大海当时处在年龄小时候,晚上爱在街上玩,见到了这父女俩个,从张狗娃的店里出来,不知什么原因不让住。
大海知道村中间,还有一家开店的,按辈份他叫张婆,大海对那父女说:“我引你们找住宿!”
大海在前面,那父女俩个在后边跟着,很快引到了张婆的店里。
张婆是一个不问青红皂白,答应给这父女俩个住。
张婆当时有六十多岁,没有什么文化,她是农村心底善良的一种人。当时家里十分困难,就是说根本没有钱花,主要利用家里的房子,专门用了一间,摆了几张床,提供客人住,争些吃盐的钱,这样的店,也没有经过什么主管部门批。
那张婆见她同族的孙子大海,引来了两个客人来住宿,心中一时很高兴,那张爷也感到高兴,要不是大海引来这两个客人,这店里晚上根本没有人来住,就少挣到块二八毛钱。
那张婆给那父女俩个,铺好了被子,父女俩个正要休息时。,忽然进来一位大汉,是隔壁同姓的人。
那大汉骂道:“大海,你把啥人,引到你张婆家里来住宿,那女孩子有病,你知道她得的是什么病,是传染病,你想给我们传染?”
大海根本不懂什么叫传染病,传染病人,对别的人有多大的危害作用?
那大汉骂大海的时候,大海也没有顶撞,那人在村中是一个无人没有敢惹得下的人,人称是怪物。他个子高高的,脸形是一种三角形的脸,脸黑黑的,他在村中不知有什么过人之处,当时村中人都害怕他。大海见过他当时的能耐,就是敢动手,下手动作快,连一些青年人,打起架来,都不是他的对像,他常是胜者。
大汉和张婆是房连房子,有一隔之墙,难道说这一隔之墙,都挡不住那位有病的女孩子,会把她的病,传染到他的身上,会从墙壁里浸过去的。
大汉不停地骂大海,那声音高昂,应是句句铿锵有力。“大海,你这是安的什么心?你想害死我们俩家人命,不要我们活了。”
大海呆呆地,难道说他就是那么坏么!他还是一个不大懂事的小娃,他只是凭着本心,看见这父女俩个,晚上找不到地方住宿,知道张婆这里能住人,就给引到这里来了。
刚才,大海引着那父女两个,那女孩子全身无力的样子,大约有十多岁吧,他的父亲把她背在背上。
他是从那张狗娃东街的店门口,经大海引到这里,向北有一条稍宽的土路。
小路上没有路灯,只有天空云里出来的星星,为他们照着路面,才不至于走到路外面的低凹处。
到村北那个张婆小店去的小土路上空,云中的星星们发出的光亮,足给父女俩个走路能看见路面,那星星们一定会想到:这么晚了,这父女俩个,还没有找到住处,它们能找到住处吗?
大海给那父女俩个在前面引路时,因为他是非常熟悉这路的,他当时感受了那女孩子的父亲为了找到晚上的住处,心中一定有一种特别不安的心情。还有他刚才从那张狗娃的店里,被赶出来的一种尴尬无助,想给人家说好话,让他们住上一宿,想不到人家把他们看作另类之人,说他的女孩子得的病传染人,有一种恐惧之感,就坚决拒绝住,就在他一点办法没有的时候,想不到出现这样一个小娃来帮助他。
大海引着那父女俩个,走在那条比较长的一条小土路时,天色确实是幽黑的,女孩子的父亲,很为找不到住宿而担心。
当大海引着那父女俩个,到了张婆的房子的时候,他一时有些放下心的感觉。
可是想不到,半路出现这么一个大汉,他听了他的话后,到了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
女孩子父亲对大汉说:“大哥,行行好,让我们父女俩个,住上一晚吧?”
“你女孩子有传染病,我们不敢让住,万一传染给我们了怎么办?”
“我女儿的病不会传染人的,现在还没有经医院确定,还不知到底是什么病?”
“我在前面,早听到人家说你女儿得的是什么病?你赶快走,重找住的地方吧,我们这里不让你们住的!”
女孩子的父亲求了很多,那大汉也没有同意。
“快点走,别让你女儿的病,传染给了我们。”大汉又用强硬口气逼了一回。
女孩子父亲见人家不答应,只好背着他的女儿,又到别处找地方住宿去了。
大海也跟着那父女俩个出来。
大海对那女孩子的父亲说:“西街还有一家店,我引你去,你和人家商量,看能不能让你住?”
大海引着那父女俩个,来到了一家小店门前。大海没有进去,那父亲背着他的女儿进去了,去和人家商量,让他们住上一晚。
那父女俩个,没有再从门里出来,一定是住下了,大海这才回到他的家里去睡觉。
那位大汉,实际上大海叫他张伯,那张伯找了大海的爷爷,说大海的事情,认为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处,想叫大海的爷爷,把大海很好的教训一顿或打一顿,大海的爷爷,也不知道真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说传染病人,是不能引到人家家里,去住的。这件事再往后,就悄无声息的结束了。
大海再没有听到人们,对他这个所谓不好的行为的指责了。
村中张爷家盖房子,这位张爷听大海的爷爷说,还是一家子分出来的,同一个血缘关系的亲人。
有一年六月,张爷家要为他家盖房子而付出行动了。他家很久以来,在他家的小院子,还是那很小的三间土瓦房,人口增多,就住不下了。
张爷要为他家盖房子,先在山里买了很多木头。
买木头的地方,是在一条小河边上,要把买的木头,系成一排一排的,先在小河里赶,小河里赶完了后,就是那条丹江河,然后从丹江河里把买的木头,从丹江河水面上漂流回来,到了离村子近的,丹江河岸边,让木排靠岸,然后把木排的木头解开,一根一根扛回家里。
六月的一天早晨,大海到他的爷爷家里出来,经过了张爷家的路边,张爷看见了大海说:“大海,明天一早,给爷爷到山里,赶木头去?”
大海这时候,还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听张爷让他帮助赶木头,他从来没有干过,这样一件事情,但无法拒绝,凭着一种个人的心愿就说:“我给我妈说一下,看我妈让我去不去,我妈要是同意了,我就去。”
张爷笑着说:“我给你妈说,你妈一定会同意的!”
张爷就很快到了,大海的母亲家里,他的母亲正在。
大海的母亲说:“伯,你来了?”
张爷点了一下头。
张爷对大海的母亲说:“我让大海明天一早,给我去山里赶木头去?”
大海的母亲知道,大海不是一个很会干活的人,就说:“娃小,不知能不能干得了?”
张爷说:“又不出多大的力,主要是跟我招呼一下,就行了,给我当一下小助手。”
大海的母亲说:“那就让大海给你去,赶椽子吧。”
张爷给大海的母亲说好了,明天让大海,帮助他一块去山里,赶椽子的事情,他一个人顾不过来,多一个人,就多一种力量,给他打一下手,这事说成了,就喜悦地从大海家里出来,向村南他家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