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村小学的校长苏白石,好几次找到了村支书

张爷说:“有我在,咱给他家杀猪,这点家还能当!”

张爷说得很坚决的样子,大海的爷爷决定到时,端着盆子去接猪血。

第二天下午,街东苏家人的院子,非常热闹,很多小孩子,也去看张爷杀猪的热闹。

院子北,放了一个大木缸,还放了一张小小的四方的桌子。

张爷拿了一把尖尖明亮亮的刀子,就站在小方桌子前,有两个小伙子,抬着那主人的猪,放在桌子上面,有一个小伙子把猪的头按住,张爷用他手中的刀子,一下子从勃子里刺进去,刺得很深,血从勃子里喷出来,张爷喊大海的爷爷,赶紧接那猪血,如果接不住,还有可惜之感,大海的爷爷站在近前,接到了猪血,红红的发热的猪血,流到了大海爷爷的盆子里,端到了家里。

那头猪,张爷的刀子刺进勃子里,开始还疼得大声狼嚎,到最后,就没有一点声音了。

主人赶紧把烧好的开水,倒进了木缸里,那猪全身上的毛,经过热水一烫,水冷了的时候,张爷拿着一种特别的石头,对着那猪身上的毛,随着张爷手上的石头落下去,那猪上的毛,必掉下来不可。张爷做这个动作非常快,你看着是满身的猪身上的毛,到他手上,全身的毛全落完。

张爷还用他手上的刀子,将猪全身刮数遍,那猪整个全身,就会变得干干净净起来了。

张爷开那猪的五脏六肺,取出了猪身体里的一个器管,猪尿泡,是一个小小的节子,张爷拿在手上,找了一个小口,搭在嘴上吹,张爷吹的时候,要用气,两脸颊变得鼓起来了,他一面吹着,那猪尿泡慢慢地变得大圆起来了,雪白色的,很好看。

张爷凭他的感觉吹,猪尿泡吹大起来了,就用一节细绳把口系住,系得很牢固。

张爷对大海说:“这个给大海,拿上去玩。”

大海从张爷手上,接过一个吹起来的猪尿泡,才离开了苏家的院子。

大海得到了张爷,送给的一个猪尿泡,当时,犹如得到了一个好玩的宝物一般。

大海到今还并很不懂的,在现在看来,得到一个猪的尿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城市里就是,身边好玩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玩都玩不过来。

可是当时,农村的孩子,供好玩的东西实在是有限?有限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想得到的,得不到,当时条件上也是达不到。

当时农村娃,为什么喜欢猪尿泡呢?当时,农村的大人,拿着这猪尿泡皮,找一个大碗,蒙在上边,会变成一个小鼓,那小孩子小时候,没有什么好玩的玩具,这小小的猪尿泡,做成的小鼓,竟是农村小娃玩的一种高级玩具了。

大海那一次得到张爷给他的那个猪尿泡做了什么呢?拿回家后,他的父亲找了一个小白碗,蒙在了上面,做了一个小鼓,大海当时,对这个小鼓特别的喜欢,随意的敲几下,发出一种特别的声音,直接通人的心灵,他非常爱听那样的鼓声。

大海为什么想到这一点?就是当一个人的生命存在的时候,他有思想,他有动作,他有表情,他会笑,他能做出各种他想要做的事情,这时候,他的生命才变得有了意义。

大海走到了张爷跟前,张爷从玉米地里,捡了一个石头,对着核桃树上砸去,哗的掉了几个核桃,又捡了一个石头向核桃树砸去,又掉了五六个核桃,都是那青皮的核桃。

张爷弯下腰去,找了一块小石头,手中拿着一块小石头,砸一个青色的核桃,仁就出来了。

张爷先给了大海的核桃仁,大海当时吃了,一种核桃的香味,久久地留在大海的心中。

以上大海和张爷家人,有这么多的感情联系,也并不是说那村中的张爷和大海这一家人根本如不认识的陌生人一样,那怎么就能对大海说:“大海,你帮助爷爷去放木排去?”

不过,大海真没有干过这件事,因为他还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子。

第二天一早,张爷到了大海的家里,大海的母亲早起来了。

张爷说:“让大海到我家吃饭,饭都做好了。”

大海的母亲向西屋子喊着:“大海,你张爷来了,你快起来,你张爷让你到他家吃早饭?”

大海听见了他母亲的喊声,当即起来了,他也想到了张爷昨天给他说的话,让他帮助张爷去山里赶椽子。他不想去吧,实在是和张爷一家是很亲近的人,这怎么不去?

大海穿好了衣服,跟着张爷到他家吃早饭。

张婆早把饭做好了,做的什么饭呢?蒸的白面酸菜包子,这在当时是上等的好饭了,还提前做好了玉米稀饭。

张婆端了一大盆子酸菜包子,放在他家的一张四方的小木桌子上,张爷坐一边,大海坐一边。

张爷笑着对大海说:“大海,吃饱,多吃几个,今天你要给爷爷出力去!”

张婆还给大海拿了一个白玉般的碗,舀了一碗玉米稀饭,放在了小桌上,对大海说:“婆这玉米稀饭,烧的火时间长,熬得很好吃!”

大海吃完一个小菜包子时候,张爷又拿了一个,递给大海手上,笑眯眯地说:“一定多吃几个,咱们出去,一天很难吃饭。”

张爷的话,犹如定心丸一样,大海当时也感到张爷家,做的酸菜饱子很好吃,确实是吃了个肚子滚圆。

大海和张爷吃完了早饭后,张爷引着大海,步行了二十里之后,到了山里一家人的屋里。

这是卖椽子的主人家,一个高个子的男人对张爷说:“给你要的木头我都给你解好了,系成一排一排的,放在了河边。”

“一共多少根?”“暂且给你弄了一百根。如果不够,我再给你整。”

“我先把这些运到家里后,不够了,再来找你。”

张爷按当时的价钱,给主人付了椽子钱,就到小河边,放木排。

这是山沟里的小河,水很浅。张爷让大海帮助他,把十排椽子放在小河中,就一直踩在水中,跟着木排一块往前行。

河水小,漂不动的时候,张爷就和大海把那木排使劲推到深水里去漂。

有时遇到了浅滩,木排就停在那里。张爷和大海就把那木排向前推着,推到水流较深的地方,那十排木排才继续前行。

到了天黑了下来,才漂到了丹江河大河里。

进丹江河大海水面时,丹江河两面的山,相对隔得远一些,河面显得格外开阔,那两面的山和天空有遥相呼应之感,山和水一块向东流一般,转了一弯又一弯。

月亮早升起来了,像是在当天顶上,始终在大海和张爷的头顶上一样。

月亮发出了银白明亮的光,照在丹江河水面上,也照在丹江两边的每一座山上,山上的茂密的松树,格外的绿,那山全是绿的山,跟随着丹江河一起向前流动的样子,山实际不动的,给人的感觉是在动着,转了一个又一个如月的弯儿,那是从山前流过,让人对山产生的感觉。

这时候的画面,是大海少年时难忘的一副很美的画面,用那张若许《春江花月夜》的诗句来形容这样的一种情景还是比较合适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大海和张爷千辛万苦,把十排木排从小河里赶到丹江河之后,那十排木排随着它游,前面不远就是他在的村子。

张爷让大海站在一排木排上,在丹江河水面上随意地漂着。

张爷站在后面一排木排上面压阵,像是在空中架着飞机一般,也不用扶任何东西,站在木排上面,竟能站得稳稳当当。

当天空的月亮,照在张爷的脸上,张爷虽然大了,脸上还有一种白皙之美,脸形较长,眼睛圆圆的,眼睛的光中含有一种深邃的思考之美。

张爷一定会想到:我的一个计划很快就能实现了,家里的房子太小了,很快就能把新房子盖起,那住上新房的感觉是一种多么舒适的感觉啊!

大海此时,也像张爷一样,能站在木排上,在水面上漂流,他起初的时候,以为他自己不会站在木排上漂流,见张爷能站在木排上,他也学着张爷的做法,张爷能做到,他也一定能做到,站在水面上漂得越来越稳当了。

大海站在木排上,他以为就这样自由自在,没有一点风波,是风平浪静,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

大海站在木排上,游到了一段水面靠着,北面的一道红沙崖段,那里有一个旋窝,水深,木排到这里,被水旋在水底里去了,把大海身子全压在木排下边,大海当时整个人沉在水底,那一瞬间,如果不把木排,从大海身上拉开,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大海是怎么脱险的?敬爱的诸位看官,且听下文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