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那天晚上,村舞台上面演出的节目,

大海第一次从何慧子口里听到了模仿学习的好处,他对此明白一些,有的时候,就不懂得了什么是模仿,怎么才能做到会学习,读书,干一切事情?

何慧子和大海说话的时候,连她自己根本想不到的是,从她的嘴里,怎么就发出了一个特别的声音,一个特别的词,模仿,因为她也是常常在自己爱好的方面学习着,一个是音乐,一个文学,音乐方面,她爱好演唱京剧,还有秦腔等剧种的唱腔,她都有一种特别的喜爱,人们利用千变万化的旋律节奏,就能表达人的各种丰富变化的感情,这真是一件无法理清思路的美妙的事情。想对此有一点点明白,从那里去学习呢?模仿,模仿是最好的学习。

大海回忆她和何慧子当年这个交流,他过了多少年之后,都还不会学习,不懂学习的方法、道理是怎么一回事?以后他读了《论语》,有从师之法,有为学之法。

“学而不思则罔者,言为学之法。那从师学,则自思其余蕴。若从师学,而不寻思其义,则罔然无所得。思而学则殆,言但寻思,而不往从师学,终卒不得其义,则使人精神疲劳倦殆。”

回忆当年何慧子交流什么是学习的方法的时候,他对学习方法的理解,比那时候又上了一层楼。

学习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啊?学习好比上楼层一样,一层更比一层高,难怪古人说,百尺竹头,更进一层。

大海总在找学习的方法,让他在学习各种技艺方面有所进步,有一位唐时的伟大诗人王之涣有一首: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位诗人,大海的感觉里,好多次真的来到他的面前,让大海千万不要放弃对人生梦想的追求,只有不断地追求努力学习之中,才会有希望到达他所想要到达的地方。

大海的思绪又回到了何慧子小屋。

何慧子为了向大海介绍她对模仿学习的理解,她说:“我所有学习的京剧唱腔,比如说我所极爱好的《红灯记》李铁梅、李奶奶唱的京剧唱腔,我就是反复听了无数遍《钢琴伴唱红灯记》刘长瑜老师唱的,要不,我怎么会唱京剧李铁梅唱的京剧唱腔?”

大海想他自己学习音乐,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常站在村广播下边,听县广播里播的音乐节目,或学习一首歌曲,或学唱一段秦腔唱腔等。

大海对何慧子说:“我特别喜欢听你唱京剧《红灯记》李铁梅唱的那一段,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怎么唱得那么好听?你能不能再给我唱一遍?”

何慧子说:“不爱听的人,还嫌吵人,想不到你这么真心喜欢,我就给你唱一遍。”

何慧子又从头至尾把做人要这做这样的人这段京剧唱腔,给大海唱了一遍,大海当时听的时候,真有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感。

何慧子窗台上放了好多本中外小说,问大海:“你喜欢看那一本,先拿一本看,看完了再还给我,不丢掉就行了。”

大海找了一本鲁迅小说。大海说:“我就把这本鲁迅小说借回去看一下?”

何慧子说:“你就拿回去看吧。”

大海说:“我先回家去,你的那本《红灯记秦腔唱腔》还回来了,借我抄一下?”

何慧子说:“没有问题!”

大海再有一步就要走出门外去,何慧子大方地伸开她的手,让大海握了一下,大海手上还留有何慧子手上的余香,离开了何慧子屋子,回到了他的家里。

过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后,大海到了何慧子屋子去过一次,何慧子当时刚吃过午饭,说:“你来得正好,我正想着你一定会到我这里来的,给你留了几片猪肉。”

何慧子把一个小碗从锅里拿出来,说:“这是热的!你吃吧。”

何慧子做的是几块红烧猪肉,用糖酱染了的,红红的,给人一种特别好吃的感觉,当时是一个困难的年代,大海当时很渴望吃到猪肉,那一次到了何慧子屋子,何慧子给他吃了两三块红烧肉,那种香味到今还留在心中,还和当年那样好吃。

大海问何慧子:“那本《红灯记秦腔唱腔》还回来没有?”

何慧子说:“刚还回来。”

何慧子从她的抽屉里取出《红灯记秦腔唱腔》,给了大海手上,大海说:“我带回家去,抄一下,抄完了后,再给你送过来。”

何慧子说:“千万不要给我丢了,这也是我的宝物,我也在学习之中,要用上它的。”

大海把这本《红灯记秦腔唱腔》带回家,连续抄了三天,才全部抄完了。

大海的父亲不理解大海为什么要抄这本《红灯记秦腔唱腔》,见他不上工,呆在家里抄谱子,说:“你抄这谱子,以后靠这吃饭不成?”

大海的父亲不赞成大海迷上音乐,他意大海学习一门别的技艺也好,他凭他的感觉,这音乐道路不是一般人所能走得通的一条道路,作为一种爱好是可以的,可是要用它来作为谋生是养活不了自己的。

大海总不相信父亲的看法的。

大海抄完了《红灯记秦腔唱腔》谱子后,把何慧子《红灯记秦腔唱腔》还给了何慧子。

时间如流水般,以后大海去a县当上了民办老师,当大海回到了他的故乡时,他的母亲给大海说了何慧子到家还来找过大海一回,说了些让大海感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