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杨乐听了大海的话,先根本不理大海

杨乐听了大海的话,先根本不理大海,他只管弄自己手中的乐器。

杨乐也听到了李馆长给他说过,要他教大海学习些民间音乐。

杨乐却想的是,假如大海学的超过了我,这以后,我如何能在区文化曲艺队立足下去,还是根本不能教他,不教一些,这又是李馆长给他说过的事情,还是教给他一些皮毛。

杨乐对大海说:“我用这个小琴奏出些旋律,你只管听?”

杨乐手指按弦动作特别快,运弓也特别快,听到的琴音节奏当然也特别快,他只感到好听。但到底是什么旋律音符,杨乐根本不对大海念出来。

杨乐奏了一曲后,大海对杨乐说:“杨老师,你拉得很快,到底是什么音,我一点没有听出来?”

杨乐如果能用嘴唱一下,大海也能听出是什么音符,可是杨乐很拿劲,不想把音符说出来。

杨乐说:“我再拉一曲,你好好听听?”

杨乐这一次的曲子速度更快,从那曲子的感觉,一会儿在天上,一会儿在人间,犹如万马奔腾,风雨雷电,大海根本抓不住一点音的感觉。

大海只是内心很羡慕,天下还有如此美妙的音乐。

杨乐拉了两个曲子后,对大海说:“你回去以后,好好地回想一下,我教给你的旋律是什么?”

大海有苦难言,心想:我一句也没有记下,杨老师却要我回想一想什么旋律,我的脑子能有那么好用吗?这要天才音乐家的耳朵,才能把杨老师小胡琴上面拉的每一个音符能记下来。

又是一天下午,区文化馆大教室坐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赵为,他坐在一个小红椅子上,正专心的用他的琴奏出一曲接一曲的优美动听的曲子。

赵为老师拉的琴是一个琴杆很长的琴,琴的筒子也很大圆,发出的声音特别浑厚,旋律极有抒情歌唱性。

赵为老师拉大琴的时候,只见他的手在琴弦上面做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移动的动作,类似一位舞者在跳舞一般。

赵为的双眼闭着,他闭上双眼的时候,才能听见他用大琴拉出的每一个音符,才能体会到音乐给他带来的特别的享受之美感。

赵为拉大琴的时候,会让一位真正爱好的音乐的人,联想到了《月光奏鸣曲》,非常安静。

大海等赵为老师拉了一首乐曲结束,眼睛微微睁开后,见大海站在他的身边,就知道大海一定有音乐方面的事要请教他。

大海说:“赵老师,请你教我学习一首你会的民间乐曲?”

这位年迈的老人,他没有拿一丝架子,也没有存一丝保守,也不怕大海把他的乐曲学会了,对他的生存就带来多么大的不好。

赵为对大海说:“你把记谱子本子拿出来,把笔拿上,我一句一句地教你,我拉一句,你好好地听,然后,我再给你唱出来。”

大海拿着一个记谱本,一支钢笔,赵为老师在琴上拉一句,然后给大海把这一句唱一下,大海慢慢地把简谱记了下来。

赵为教大海学习他会的民间乐曲,就这样一句一句地通过乐器,通过口,传给了大海三首民间乐曲。

大海感到这位赵老师,给他传授民间乐曲,是那种诲人不倦地教他。

那天下午,赵为老师教大海学习了很久民间乐曲,大海当时把他记得谱子唱给赵为老师听时,赵为老师说:“是这样的!”这让大海高兴了很久。

李馆长的曲艺队员中,有一位女曲艺演员郑雪,她的爱人是区里宣传部部长,姓何,人都叫何部长。

郑雪和李馆长关系好的时候,还请李馆长到她家吃饭,请了十多个曲艺队员同时到她家吃饭。

李馆长左一个何部长,右一个何部长,意思这样关照我们,实在过意不去。

在酒菜桌子上,大伙儿围坐在一个大圆桌前。

何部长在他的家里,没有一点部长的架子,好多次端起酒杯说:“给李馆长敬一个酒!”

李馆长端起敬酒,喝了杯子内的酒几大口。

李馆长也端起酒杯:“我给李馆长敬酒!”

何部长也同样喝了王馆长的敬酒。

何部长分别敬了桌前每一位曲艺队员的酒。

何部长的爱人一会儿做一盘菜,端到了桌子上。

李馆长后来,和何部长的爱人郑雪,却关系不好起来了。

郑雪发现李馆长,以往拿上馆里的钱,随意请区里的人一起去食堂吃饭,有区里各方面的人。

郑雪本只是一位曲区文化馆的曲艺队员,因为她爱好这个,按她的社会地位,她的爱人给她找一个别方面的工作还是能寻找到的,她却只迷上曲艺。

但郑雪发现了李馆长在经济方面一定有不清不白的地方;郑雪还受到了李馆长的几次当面的批评。

李馆长说:“我们有的曲艺队员,借她有各种关系,就在区文化馆,骄傲的冲天,也不好好地学习业务。”

这醉翁之意不在酒,源于李馆长和郑雪之间有了一种裂缝,表面的一些现象把真正的本质掩盖着。李馆长当区文化馆长的时候,当时区里把一个旧电影院给了区文化馆。

李馆长和区文化馆的曲艺队队员,一起来改造这个旧电影院,想把它搞一个漂亮的文化活动中心,能放电影,能搞演出,还能让爱跳舞的青年来来跳舞。

李馆长对大海还要信任一些,让大海晚上睡在这里,给看区文化馆公家的东西,水泥木材等。

曲艺队员吴笑,他的家住在区文化馆以西不远的公路边上一个小村子里,因为家里养猪建猪圈等方面,很需要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