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上 爱惜时间

我忽然记起了上中学时,我是住校生,给学校食堂交玉米糁子,一天一斤,差不多都是二娘给我拿的。

有一天下午,我到二娘家,拿了二娘家一个类似三角形的小铁锅,二娘还给我了大玉米瓣子,我从别的同学那里吸取了一个灵感,煮包谷米粥吃。

第二天中午,学校食堂给学生做好饭之后,大锅洞里还有红火头,我在小铁锅里放了大玉主糁子,倒了水,将盖合上,放在了锅洞内的红火头上边。

我放的时候,眼前站了一个麻子脸的食堂炊事员,他是专门给学校食堂烧火的,他那一双有恶光的眼光,我有些怕。可是这一回,他例外了,没有反对我往锅洞里用小锅做玉米糁子饭。

我站在锅洞门口等着,还听到了小铁锅里煮玉米糁子发出的咕嘟咕嘟的响声。

感觉煮好了,从锅洞里拿了出来,倒到一个大白碗里,也没有什么菜,大口大口地吃起来,闻到了玉米糁子弱的香味,这一回的体会,像是吃到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一碗玉米粥。

中学时,为什么总是为肚子饿的问题而急躁不好,所以我总记得这一碗玉米粥味的香,也记得了二娘在我上中学时,给了我很多生活的关心帮助,恩重如山。

我记得有一年春天的下午,我和村中人给生产队挑红薯粪。从村中上山的那条沙路,本是松软的,村人无数的脚印踩在上边,踩得久了,变成了一条通往北山的坚固的沙路。

挑一担子沙粪,至少有八十多斤,对于我力气还很不足,是很吃力的事情。挑到上山的一条很陡的小路上时,每一个脚上放得慢多了,能相到听到发出气喘吁吁的粗气。

我挑着两笼重沙粪,挑到坡顶处的地里后,记工员张民忠拿着记工本子,还有一杆大称,把我的两笼粪称了一下。他把大称的铁钩子挂在了笼盘上,把称杆子上的白星移到了计算多少的星上边,两笼很快称好,张民忠说:“八十九斤。”我把两笼沙粪倒在了红薯地里,挑着两只空笼子下山去。

有一座山中龙山,我挑着空笼,走到了龙山的背上时,正好有一阵春风吹来,脸上的汗水一下子吹干了,吹到无踪无影的远方。下山的路,没有了重粪担子轻松,下山时迈着轻松的脚步。

这一次挑粪的记忆,给我的记忆是这样深刻,让我终生难忘,我知道往山上挑粪苦到了什么程度,可是所有农民因为秋天山坡上能长出很大的红薯,有收获的希望,就为了这一点拼命挑粪累一点也是值得的。

记得有一天,我背着被子,参加修公路的劳动。走到公路向南一个高处的地方,见到了我的中学时一位教地理的杜老师。

杜老师戴着一副白亮亮的近视眼镜,头发厚厚实实高高扬扬,脸还是因为没有受过太多的风雨下的折磨,还是红润的脸。

我见到了杜老师后,喊了一声杜老师,杜老师回过头还清楚地记得我,他一定记得他上地理课,我坐在班上教室听他讲课的情景。

杜老师问了一下我的情景,我一一给老师说了。杜老师对我说:“好多农村青年都是从没有希望的地方走出去的,你一定要树立对自己坚定的人生希望的信念!它会一步一步地引导你,走向你现在看不到了高地。”

我呆呆的样子,此时并不知道我以后的人生路子如何走去,希望到底在哪里?

杜老师见我的脸很瘦,表示出一种心疼的感觉。后来多年以后,我见到了杜老师,杜老师还对我说起他当时见到我,总觉得我那么瘦,这种同情给我的温暖,让我到今还记得这位老师,只是好久没有再有见面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