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大海的父亲

有一天,收到了父亲的来信,这是大海此时此刻在盼望着的。大海急不可待地打开念到:“大海:以上给你寄的钱,是我把家里玉米买了给你寄的。”

大海在音乐学院那段时间里,才是他真正最困难的时候。但他还是咬着牙渡过来了。大海的经历,验证了一句话: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后来,大海的人生发生了转变,在城里有了一份工作。

记得大海有一年回家。晚上,大海、大海的父亲和母亲坐在一个炕上聊天。大海的妈妈是一位爱生闲气的人,大海的父亲说:“天上雷大,小人气大。”又说:“天上龙大,父母恩大。”大海的父亲说大海:“你每不断给家中寄钱,你的行为给兄弟姐妹做了个榜样。有一次,我拿汇款单到大队会记王民家去盖章,王民的媳妇说,你大海咋对你那么好啊!你看,旁人还羡慕哩!”大海听了父亲的夸奖,心里如蜜一样甜。而父亲,觉得儿子有了一份工作,很感自豪,心情也格外舒畅。

有一回,大海在办公室收到了父亲的来信。父亲说:“寒假到了,你们全家都有回来过年吧,我很想看一看我的孙女乐慧。”大海体会不到父亲这种心情,没有按照父亲的愿望去办,现在儿女对父母都不是那么孝顺,何况孙女呢?暑假快到了,大海又接到了父亲的来信,还是要求大海全家人一起回去,总想看看孙女。大海总认为,全家回去一趟要花好多钱,干脆自己回去算了。没过几天,家里来了电话,是大海的妈打来的,电话里说:“大海,你大年纪大了,总想看看孙女乐慧,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见乐慧一面呢,万一你大病倒了,就在没有机会见到了,是一大愦憾,不如趁现在你大身本还好,看看孙女乐慧,即时他走了心也安了。”大海的心突然沉重下来,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是这种情况。这时,大海的爱人也在电话机旁,听婆婆这么一说,总觉得有一种对不起二老的感觉。马上就对大海说:“今晚就走,越快越好。”当晚半夜下一点钟,大海全家坐上北去的火车就出发了,第二天下午五点半就到大海的老家。全家高兴无比,大海的父母抱着孙女,看了又看,不肯松手。果真,大海的父亲就在当年的春节病去了,这是后话。

有一年秋天,正是挖红薯的季节,大海回了一次老家。

一天下午,大海的父亲、大海、还有大海的二弟在一座山上的红薯地里挖红薯,一块不大的红薯地,绿色的秧苗长长的盖满了整个地面。他们父子三个先用镰刀割红薯秧苗,然后再挖红薯,最后再把红薯一个一个地从秧苗上摘下来,放到了背篓里面,这样一个程序下来,就要到天黑了。

大海的父亲和二弟都背着一大背篓红薯,大海拿着工具,他们三人从山顶下去,路很窄,有几处很陡峭,望下是万丈深渊,有点过天桥的感觉。大海小时常在这山上玩来玩去,可长大了,到城市爬山少了,觉得走起来很困难,而大海的父亲已七十多岁的老人,并且还背着红薯,可走起这山路来却稳稳当当。其实,大海是要背红薯的,他的父亲没有叫他背,而是让他拿着两个锄头。可能大海的父亲也觉得大海已走不习惯这山路了,所以才没有让他背。

下山以后,是一条松软的沙路,大海跟着父亲,二弟在前,他始终看着他的父亲背着重重的红薯很稳妥步地向前走着。大海想:自己真对不起父亲啊,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变质,已经离开小时那个曾经是真正的农村人距离就那么远了。的确,从那陡峭的山路上一个空人往下下走,生怕跌下沟底。大海想起那天下午挖红薯时父亲说些什么呢?父亲说:“在这座的南边山坡上,有一百多棵栗梅树,密密麻麻的,树长得枝肥叶茂,那就是我栽的,已以结果子了。”大海的父亲把这片树林把给大海看时,像作家写了一本书叫读者看他的作品一样,心里十分高兴。大海问他父亲:“栗梅好吃吗?”“好吃!”父亲回答。

大海一直在外面,总想有机会尝一下他父亲亲手种的果树结的果子味。在想象中,大海已坐在父亲的果园地里,吃着果子,是别有一番滋味。大海问他的父亲:“果子下来以后好卖吗?”父亲说:“好卖,贩子直接到果树下说就买走了,一下子批发给人家,一块五一斤。”大海看见他父亲讲这话时,那种快乐的样子像是个小孩。大海想到父亲的美好心愿变成了现实,从心里也十分高兴。大海联想到自己:我对未来也要有信心,要干出一点事来。我一定叫我的心愿变成现实,要相信自己,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是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