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篇外国文学评论文章对我的启发。
我愿意相信,我心灵中的上帝永在。
我为我的眼泪所感动,因为是我为我而感动的。情感是不受意志的,是情不自禁地展开的。
以往,我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已把光明美好的一面忘记了,而看到的丑陋一面多一点,这样,让自己心中不平,这实在是在折磨灵魂。
虽然有乌云遮住太阳的时候,但也有乌云散开,太阳出来之时,这是经常可以看到的现象。这里有一个哲人卢梭说让人回归大自然,从大自然本身中可以吸取力量的,心中的一团疑雾是会化掉的。我在这里又重新把这一段精美的段落打在这里。
有一次宴会上,因有客人对神的存在表示怀疑,卢梭威胁着要离席,并怒声高叫:“先生,我是信神的!”他在另一处又曾表示:“我信仰神和我相信其它真理是同样坚定的,因为信与不信断不是我由我作主的事情。”卢梭在心中找到的“断不是”由他作主的伟大存在,便是宏伟的大自然:“太阳在升起,冲开笼罩大地的薄雾,显现出大自然绚烂惊人的景色,这一霎时也从我的灵魂中驱散全部疑云。我重新找到我的信念。我赞美他、崇拜他,我在他面前匍匐低头。”
这一段,真是给了我心灵以安慰,这种感觉是真实的,我相信是这样的,所以再不能为我的现实的一点不好的情境而生气折磨我的精神了。我相信我是一个天才的作家,我有我的存在的价值,上帝不会白白造我这样一个人的,我在这个世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我,我有了我重新做人的自信了。
这里一个人,是从家村走出来的,他是中国当今的喜剧演员。
潘长江评价赵本山时说,一个是他的语言幽默,一个是他的那种自信心。
我想到我想在写作方面要有所作为,那首先是自信心。
回到这篇论文的意思上,我愿意相信。
如生存此在,存在等,似乎特别能派上用场,因为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能够抹去主客之间的界限。此处,各种生存情感,如焦虑、畏、烦,而不是理性认知,被置于这类概念的核心。“生存或此在强调的是人与世界之间的某种更原始的关联,先于理性反思。
还有一个观点,对于信仰,我愿意相信,而非我相信如果我们不能努力去信仰、希望、爱,那么上帝就真的死了。所以我们要通过爱“活出上帝来。”
这篇论文给了我以极大的信心,我情愿相信这是真的。就像开始我和爱人谈恋爱,我相信她是我的,我能办到这点事,我能到达我的人生理想之地,后来上帝把这一切都给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