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这个世界
昨天晚上,看朗读者最新一期,到现场朗读的人是一位网络作家,他的名字是唐家三少,坚持创作十四年,每天更新一万字的小说。
董卿问他写作的动力是什么?主要还是因为热爱。
唐家三少说自己是积极向上的态度,是热爱这个世界。
听了唐家三少说的话,又一次验证了爱在他身上的验证,爱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爱是一种哲学。我看过介绍著名作家冰心的文章,冰心起初搞文学创作,是受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爱的诗作影响,尝试拿起笔,写出了多少闪烁着爱的光茫的作品,她的寄小读者一个系列,她的散文,读起来,温暖了多少读者的心,她写作的主题就是一个爱字。
佛的慈悲之心,渡众生从苦海中出来,多做利他人之事,为人善良,佛不只是只顾个人修炼不管他人,佛也是教人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的。
我小时候读过一本书,是方子敏写的,是他在狱中写作,书的名字叫《可爱的中国》,字里行间,表现着对我们中华这个国家的热爱,为了让这个国家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他把自己的生命献了出来。
每一个儿女来到世界,得到过父母多少爱的滋润,从一个小婴孩,一步步地扶持长大,管吃管穿管上学读书,付出了多少爱啊!这种爱并不是很抽象的,完全都能用心体会出来的。
上学时,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各个阶段,都得到了老师精心指教,传授给知识,传授人生的真理,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把自己所学的服务社会。老师对于每一位学生的爱多得数不清,有谁还能记得老师对自己的点滴爱呢?
人有自私的一面,把一些为自己付出过爱心的人和事,统统有忘掉的时候。从这个角度想,人不能忘本,不能忘掉自己人生中帮助过自己的恩人。
大自然万物也随时随地向每一个人传达爱,并且他们的爱滋润身体和灵健康成长。
太阳一年四季对于大地上的人,不论是何身份的人,是富人或是穷人,都把他们的光照在每一个人身上,太阳光能给人以生命能量,让人能感受到光明信心和身体健康的愉悦之感,这种感觉很多来之太阳给的,试想,如果没有太阳光照耀,人的心境是怎么一种不舒服?
我多少回在月亮的晚上,在挨着一条小河的岸边小路上散步。
我曾见过月亮对我示意的爱,有种种变化的样式。月亮有时,把自己的身体隐在云的深处,却又让人感受到月亮是存在的,它就在那个云海里躲藏着。
这月亮什么时候,才能从云中露出来?就在你心情变得平静的时候,就在你等待了很久之后,就是眼前须臾之片时,月亮竟大大方方从云中露出来了,格外大圆,像一个大圆的磨盘一般,在天空不停地转啊转啊,一直向它要的那个目的地前进。
月亮经历了过从一个月芽儿到在一个大圆的变化,月亮就是用这种变化的形状,向人们表达他对人们的爱。
当诗人去望月时,就会引发思乡之情,就会有心中爱的犹如小河流水般在心中流动起来,去想爱的真谛是什么?最感动的我的诗人就是李白那首《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中国大地上流传至今,还要一直流传下去。这首诗传达的对故乡的爱,永远和人们内心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联系在一起。
有时人们仰视天空,是鹰击长空,海上是百舸争流。有时路边的绿树上,有燕子向人们唱着动人心弦清脆悦耳的歌声,这是不是小燕子向人们送去爱的歌唱呢?
我在很多瞬间,我的一些想法一些动作,是与爱在一起的。
有时候,拿起一本书,读了一遍还想再读一遍,这文章怎么写得这么好啊!在每一行文字,去体会那爱的神奇之美。
有时候,反复去吟诵一首诗或词,在炎热夏天晚上,读苏轼的一首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有一种减热效果。
我不知为什么,总是沉醉在这些古人的作品中,在与古人的交流中,感觉内心的爱是醒过来,这世界这样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只在于用用心去感受它。
有时候,想得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就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它。
有时候,晚上散步的时候,对着天空一片云呆想很之,这云像什么呢?
当我听到了唐家三少讲他的写作动作是主要是因为爱,我想这个爱是了不得的,它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内心,我也有我爱的一切,我也要热爱这个世界,以积极向上的态度,用我的爱心,把我所爱好的一切,一定要坚持下去。
我想:一个人,不论在何处,如果对这个世界做出一点有意义的事情,那是很了不得的,当你真正用用心去做事的时候,所有人生的意义都在其中了,让爱创造奇迹吧!
翻译家王智量
在朗读者第二季最新一期,看到了我们国家一位翻译家王智量。
王智量当年上北大,先上的是建筑系。他非常喜欢普西金的诗,发现了一本普西金的诗作是俄文版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诗中有一种纯静之美,他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本诗,在原诗中到处都他的批注,那一本书上面写的读后感,写成了日记一般,有四五百节诗,把它全部背了下来。
北大后来设了一个俄文系,王智量说他当时二十几岁,什么都不怕,找系主任要求换系,后又找胡适,胡适是北大校长。胡适说:“多大一个事情还要找我,你要上就上吧。”他就上了俄文系。
王智量想把普西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翻译成中文,他得到何人鼓励呢?有一个人是何其芳,何其芳对他说:“你想翻译这本书,就把它翻译出来吧。”
王智量在翻译这条道路上,并不是走得很平坦的。
王智量曾经在农村劳动过,想找到什么纸很难找到,就是旧报纸那边上的空白处,把自己想好的翻译的句子写在上边。
王智量在干农活的时候,一边干活,一边还想着普西金诗的节奏韵律,能译出几句合普西金诗中意思一致的中文诗句。
王智量现在是一位九十岁的老人了,说起自己翻译普西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诗作,还是那么自豪,笑容满面地说:“人民文学出版社现在还出版这本书。”这说明中国读者是多么喜欢普西金这本诗集,说明翻译的效果是很成功的!
王智量举他爱的外国文学作品的作家是哪几位?是屠格涅夫、普西金、托尔斯泰。
我听到了王智量老人讲他讲翻译普西金诗作的经过,深深地感受到他是真正热爱普西金的诗,对俄国文学痴爱。
我记得看过介绍路遥创作经历时,说他在延安上大学期间,读了很多苏联作家的作品,特别是那本《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路谣的小说创作中吸取了苏联文学作品中很多营养。
王智量在翻译普西金的诗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俗语。
我想爱好文学的朋友,能像王智量那样真诚的爱好文学吗?如果是真爱,一定会有进步,如果是假爱,那是很难走进文学这个神圣的大门的,永远只在大门外面徘徊着。
王智量如今已经是一位九十岁老人了,可是说起母亲,依旧对母亲是感恩,是充满着对母亲的爱。
王智量喜欢买书,常把自己的衣服拿到旧衣店买掉,换几个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书。
有一回,竟用六十元钱,买了一本《英汉大辞典》,当时六十元钱,是一笔开支很大的钱了。
王智量当时工作,以往能把自己每月工作得到的钱,交给家里用,可是那一月竟交不出一元钱,这家里这一月生活怎么才能渡下去呢?
王智量的母亲,从一件旧衣服中,掏出了六十元钱,说:“这是我积攒了十来年的钱。”母亲拿出这六十元钱,才让全家人当月的生活有了保证。
王智量老人说:“一个人对母亲不好,不配做人!”
王智量老人还记得一件对不起母亲的事情
。
王智量老人讲他在陕西城固上初中时,有一天,他发现一位穿着破烂不堪的人,这人是谁啊?走到近前时,原来是自己的母亲。王智量老人当时是位初中学生,还不懂事,以为他的母亲这身衣装,会给他丢人,就没有去和母亲说一句话,很快跑进教室。
一年时间就结束了,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王智量从学校回到家里,他的母亲问他:“你回想回想,这一年做了有什么不好的事情?”
王智量一时不悟答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