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做个快乐读书人

他也对我说,他们做实验,拿许多油盐酱醋糖给幼儿,幼儿东尝尝、西尝尝,有时候吃到难吃的,立刻大声哭起来,但是你会发现,如果那种营养是他必需的,他即使不爱,等一下还是会吃。由此可知,人天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该怎么做。

也因此,我对这晚来的女儿,有了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从来不体罚她,绝少骂她,甚至从来不逼她做功课、弹琴。

我认为人就是人,人有一种天生向上的本能。我要做个实验,看看如果我完全不逼她,她是不是一样知道每天把功课做好。

过去教儿子,我要他样样拿第一,现在却对女儿说:“让别人享受一下拿第一的感觉,不是很好吗?”因为我希望她在争强斗胜中,也能有宽阔的胸怀。

过去儿子学校的家长会,我很少去,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最好。但是现在女儿有家长会,我一定出席,因为我要吸取西方的教育观念。

我甚至做过一些从传统角度看,非常不对的事—

我居然在孩子上课期间,为女儿请假,带她去迪斯尼乐园,理由是“非假期,人比较少”。

谁能想到当我怯怯地向老师请假时,那老师居然笑道:

“她的功课很好,请几天假当然没问题,而且一家人去迪斯尼的经验是难得的。”

说实话,带女儿的这十年间,我比以前轻松多了,不曾有过一次冒火的记录。而事实证明,她过得很好、很快乐、很健康也很成功。

正因为女儿不像儿子以前有那么多问题,父女也没什么争执,所以我本来没有计划为女儿写本书,我觉得她就是这样自自然然地长大,我好像“无为而治”,又何必写什么呢?

只是,自从我近几年在台北办了青少年免费咨商中心之后,又觉得有许多感慨,使我不得不动手写成这本书。

我在台北的邻居有个小女儿。前几年总在电梯里遇见做妈妈的拉着女儿冲进冲出,说是刚上完儿童画和钢琴,又要去补习珠算。

我没听过那小女孩打算盘的声音,也没见过她的画,倒是常聆赏她的琴音,使我想起纽约的女儿。

只是去年九月之后,就再也听不见她弹琴了。倒是七点不到,就听见关门的声音,据说是去学校早自习;晚上,有时候我下班很晚,回家,看到一个小小的黑影走在前面,比我的背还弓,原来她刚补习完。

不只我台北的邻居,连大陆的中学生都写信给我,说他们只见得到“三光”,在星光里上学,在灯光下读书,在月光下回家。

有时候我也好奇,找些台湾小朋友的课本来看,发现教科书都编得好极了。譬如算术,不再只是背公式,而是由数学的概念开始,教孩子数豆子、切方块,真正学好“活数学”。

只是当我看那些家长大呼小叫地教孩子时,又吓出一身汗。他们居然把自己小时候死板的公式,又强加给孩子,大吼着:“不用管!你这样套进去就成了。”

而当我表示意见的时候,那家长则理直气壮地说:

“最重要是考上好学校,管他怎么做,答案对,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