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弥庸冷眼旁观,早已看到司寇伍猷与少司寇林立风之间,似乎在互相较劲。这种官场上的互相倾轧,他王孙弥庸也看得多了。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他自然是不动声色,假装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听到,更不会选边站,两头都不得罪,同时都交好。
这才是他的为官之道。
王孙弥庸之所以能够统领十万大军,是因为得到了伍子胥的力荐。
虽然与吴王夫差有堂兄弟的关系,但在军事指挥上,他还是要听伍子胥的。
吴王夫差一个劲地跟王孙弥庸暗示,要他站在自己一方。
但王孙弥庸也是有心无力。
他名义上是十万大军的最高统领,但手下的将军们服膺的都是伍子胥。这帮虎狼完全那他当绣花枕头看。
这些将军大多都是跟随伍子胥参加过十年前的吴楚柏举之战的,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始终以伍子胥马首是瞻。
昔年柏举之战,吴军攻入楚国郢都之后不久,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反叛,率领自己的队伍返回姑苏,自立为王。
而秦国又大军出动,直奔楚国而来。
当时,时局十分混乱。
很多将军便暗中劝说伍子胥在郢都即位为楚王。不过,伍子胥感激吴王阖闾之重恩,不忍背叛。
伍子胥随即带领他们返回吴国,一举打败了叛乱的夫概,将吴王阖闾重新扶上了吴王之位。
由此可知,伍子胥与这些将军们的关系是多么地铁。
这些将军又怎么会将初出茅庐的王孙弥庸放在眼里呢?
即使王孙弥庸勇猛善战,但在这些百战之余的将军眼里,他不过是一个靠裙带关系当上大将军的无能之辈。
王孙弥庸在姑苏山十万大军中,处境有些尴尬。
他经常被架空。
但也没有办法。
伍子胥牢牢地将军权攥在手里,丝毫不放松。
谁也拿伍子胥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