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心思

第一百六十二章心思

噤声的噤?

不知为何,莫名地听到这个字,秦哲便替此时还不知情的谢尚书和谢宝珠松了口气。

既然太子只是打算瞒着他们这件事的真相,而不是打算让他们知道,那说明,其实还是有不少转圜的余地的。

至少来说,宝珠和他们谢氏主干,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而那些不知轻重的分支,该修剪的时候,也到了该修剪的时候了,既然无用,那修剪掉也就无伤大雅了。

分枝太多,还容易拖累主干。

一个家族之中,并不需要有太多的声音。

这个道理,出身世家的秦哲自然懂,既如此,太子妃应该更懂。

想到这里,秦哲便不担心了,朝太子拱了拱手,“殿下英明。”

太子却是笑了笑,道:“这有什么英明不英明的,只不过一日夫妻百日恩,宝珠待我又一向尽心尽力,是个再合格不过的太子妃,还刚刚生下了祁儿,孤不看僧面看佛面,也要给她几分面子。”

说到这里,太子又开了个玩笑,“更况且,宝珠与阿微关系那般好,孤若是待宝珠不好,阿微可不得找上门来教训我了。”

秦哲一听也笑了,不由摇着头道:“我们家阿微哪里有这么大的担子,她是出了名的娴静,殿下可别打趣她了。”

“哈哈。”太子也知道这句话是一句玩笑话,便不再提起了。

秦哲却还在想着他方才那一句,不看僧面看佛面,心中哂笑了一声,心道,那希望你一直能这样想才是。

若是自己还未成婚之前,或许还会对宝珠有几分念想,这一点上,秦见微倒是一点都没猜错。

但自从秦哲应下了跟周氏的婚事之后,所作的,不仅仅是将自己那几个通房嫁了出去,最重要的,则是将自己多年以来求而不得的那一份,对谢宝珠的执念从心中给清理了出去。

以后自己心中那一部分位置,只能是留给自己的正室妻子周熹微的了。

如若不然,他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也对不起阿爹这么多年以来的言传身教。

不过迄今为止,他好像做的还不错。

以后谢宝珠,在他心中,就同知知差不多了,当做自己的妹妹来看。

太子与秦哲二人说话期间,午膳也用完了,下人上来清理碗筷餐具,顺便送上了茶汤。

端上来的茶汤冒着热气,泛着花椒生姜各种调味料混合的味道,秦哲一闻便不明显的皱了皱眉。

大魏的主流茶汤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妹妹极为擅长的点茶之法,便是将茶饼略作烘烤之后,取下一小块,研磨成粉末,然后分几次,加入煮沸的沸水之中,沸水要沸三次,然后将一开始舀出的水倒回其中,使茶汤停沸,形成茶沫。

再将茶沫表面那层形如云母的薄膜撇去,茶汤便点好了。

自己妹妹秦见微便是其中的行家,一手点茶之法闻名全临安。

而另外一种茶汤的制法,便是同样将茶饼烘烤之后取块磨粉,之后加入沸水之中,然后在水继续煮沸的情况下,加入盐巴,花椒,生姜,还有各种香料,取最后的茶汤,便是成品了。

大魏男子多爱这种茶汤,味道浓烈,又兼之有驱寒之效。

秦哲从前也是这类茶汤的爱好者,只不过自从自家妹妹研制出了另一种喝茶的方式之后,他便再也喝不下去这种混合茶汤了。

秦见微新研制出的方式,便是将茶叶不制作成茶饼,茶叶杀青之后便送到她这里来,然后她取其中的一部分直接放在瓷罐之中,选干燥凉快的地方储存,另外一部分,则是与各种花一起窖藏,比如茉莉之类的。

还分出了好多分类,譬如茉莉要同龙井一起窖藏,味道才算最佳等等。

秦哲初初尝试,只觉得这种茶汤饮起来没什么味道,无甚意思。

但喝多了,竟还有几分意趣,却是越喝越喜欢。

逐渐的,另外那种味道浓烈的茶汤便喝不下去了。

他没喝端上来的茶汤,太子看到了,却也不在意,只当他方才刚用完午膳,没什么胃口罢了。

二人又就接下来的计划商议了一会儿,初步定下计划,秦哲这才起身道别,“微臣还需去一趟池府,这就先告辞了。”

“池府?”太子闻言想了想,道:“是去找渊渟吗?”

秦哲便点了点头。

太子见状,也站起身来,抬步去了内间,不多一会儿,就手中拿着一册书信出来了。

将东西递给秦哲,嘱咐道:“那正好,孤正好有东西要给他,便劳烦世子一道带过去了。”

秦哲收好这封书信,点了点头,“殿下不必客气,那臣这便告退了。”

……

其实秦哲要走一趟池府,找池脩的原因当中,除了有正事要商议之外,还是因为他的妹妹秦见微。

如果不是她自己交代了,他还真是万万想不到,她跟池脩两个人,居然不是像临安城中传言的那样是死对头,反而还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意中人?

天知道当他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有多想把知知的头敲一顿,问问你们两个究竟在想什么?

真是绝了。

他是知道的,先前徐府托了人上门,为徐昶之向知知提亲,原本阿娘也有所心动,都已经开始考虑这门亲事了。

毕竟徐昶之也是个极为不错的郎君,论相貌,论才学,都不比池脩差,阿娘有所意动也是应当的。

就算是他自己,当时也觉得这是门不错的亲事,甚至想不出来知知有什么不同意的理由。

最要紧的,还是徐昶之心仪于她。

就连她自己,当时也没说什么不同意的话啊!

万万没想到,她在这儿等着呢。

想到这里,秦哲就开始头疼,倒不是头疼妹妹不懂事,相反,她就是太过懂事了。

知道他们秦府现在与池府,是明面上的不合,两府的儿女,自然也不可能结亲,所以她为了不让阿娘操心,就干脆提也不提不同意见,只想着自己解决了,让这门亲事成不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