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梦圆江南(上)

“不是,是跟马家嫂子一块去的!”小芙应道。

“哦,对了,我把这个茬儿都忘了!马家婶母还在城中吧,我要先去探望一下她老人家!”刘錡将手上的孩子放下道。

王生便引着刘錡到了马扩的母亲田氏那里,坐了约摸一个时辰,此时已经是晌午了,刘錡于是先告辞出来了。他心里实在是记挂着师师,在师师家里吃了几口饭之后,便独自策马往焦山而去。

焦山是屹立在江心的一座孤岛,山体比之金山要大得多,山中的几处寺庙散落在满山的绿树丛中,较之满山梵宫琳宇的金山更显清幽雅淡。加之远离尘嚣,因激流阻隔而舟楫罕至,此地也特别适合隐居。

师师正是慕名而来,柳娘是个大胆的,也喜爱看风景,所以就带了两个家仆陪着师师来了。还在船上时,柳娘便问师师道:“姐姐,你知道这个焦山因何得名吗?”

师师回道:“因后汉时一位名叫焦先的隐士得名,朝廷闻知他的贤名,曾派人三次下诏来请他出山为官,可这位焦先都装聋作哑,三辞不起,终老于山中。后人仰慕他的名节,所以把这座山命名为焦山,又把他栖居的山洞命名为‘三诏洞’。到了我朝真宗时,还特意在山中建了一座焦公祠,待会儿到了,咱们可以去看看!”

师师此言正巧触到了柳娘的心事,柳娘于是长叹一声道:“子充信中说‘邦无道则隐’,其实历来很多隐士,本来心也是热的,只是渐渐的被浇灭了热情,被磨灭了志气……”

“妹妹,你放心吧,子充很快就会再出山的,不管怎么说,他到底还年轻,怎么可能甘心碌碌无为!”师师安慰道。

两个人说话间便到了焦山,先是往焦公祠一游,接着又四处走了走、看了看,最后才慕名来到了焦山西麓滨水的摩崖旁,此处正是师师此行的重心所在。

等两个人看到了上面的碑刻时,柳娘便拉住师师兴奋地嚷嚷道:“姐姐快看,那崖上的字!”

“是啊,我也看到了!”师师欣喜道。

待到了崖下,柳娘便吭吭哧哧地念起了崖上的刻字:“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宜直示之,唯将进宁,爰集真侣,瘗尔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