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巧路过了一名先生,听到林宣这句话,萧萧瑟瑟的说:“可不是嘛,我还听见有一个说秋天的时候要摘果子,还有挖莲藕,问我能不能挖。”
林宣好奇道:“那你怎么说的?”
“我说这是观赏用的,是陶冶他们情操的,不是让他们吃的。”
“他们怎么回答的。”
先生又叹口气:“他们说好可惜,这些弱势在饥荒年代,可以救活好多人呢。”
林宣沉默下来,一时之间只有脚步声在几人耳边发响,过了好一会儿林宣才自言自语道:“怎会如此穷?”
“也不怪他们,”先生渐渐叹气:“只那几个特别穷,听说是穷地方出来的,当初村里救过一位书生,书生留下教了他。”
“不是他们?”林宣问。
“不是,像他那么穷的就一个,”先生解释:“是他的朋友,他是孤儿,山窝窝里的朋友出来赚钱养他,希望他能做大官。”
先生感叹:“这个小伙子天赋真的好,过目不忘,可惜十七八岁才开始学,如今二十几岁了才进学院。”
林宣问了问,先生教这学生的书生学识并不高,只是教他认字罢了,留下些书就走了。
去年听说皇城学院收学生,书生赶紧去找了这位,硬把人拽了过来。
然后学院里就多了渔网,莲蓬也总是没长好就被摘了。
先生总结:“是个好孩子。”
“不对啊……”先生终于疑惑起来:“你们两个是东苑的学生?乱跑什么!”
林宣笑道:“不是,我还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听说东苑可以逛一逛,我就来了,想在东苑上课。”
“好好的世家子弟来这边做甚?”先生摇摇头:“这边先生少,都是好不容易找过来的,要寻好先生,还是得去西苑,那边甚至有祁先生偶尔讲课呢!”
“祁先生不来这边?”林宣问。
“也来,不过来的次数不多,听说去那边好几次是因为有先生请,我们这边没有人去请……实在是不好厚着脸皮去套近乎啊。”
林宣眉头蹙了起来,他刚刚说“听说东苑可以逛一逛,我就来了”先生却没有反驳,说明这边确实管的不太严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