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越无知越自信

“什么叫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d-k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行为者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说人话!”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却自以为自己很在行。”

“那不就是键盘侠咯!”

陈洋暗道,他也是网络里广大的键盘侠中的一份子,这特么不是把他也一起骂进去里。

管家一号认真的说道,“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

“1995年4月19日,一个名叫惠勒的贼在光天化日之下,持枪抢劫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由于他没戴任何面具,警察在调出监控之后,没过多久就找上了惠勒的门,并将其成功抓捕。

惠勒在被抓时仍然一脸困惑:‘你们怎么找到我的?我明明在脸上抹了隐形液啊!’

警察被他气乐了:‘什么隐形液?’

惠勒一脸认真:‘柠檬汁啊!’

这就是犯罪史上最笨的贼之一——惠勒,他没有妄想症,也没吸毒。

后来根据负责本案的警官调查,惠勒得知柠檬汁在纸上写字之后可以隐形,于是他想,把柠檬汁抹在脸上一样可以达到让摄像头拍不到的‘隐形效果’。

人们可能会惊讶,世界上真有这么蠢的人?

但两位学者在1999年的论文中说得很明白:想寻找一个达克式的无知者,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照镜子!”

陈洋表示,世界之大,果然无奇不有。

“2014年,俄军进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米国人发起了是否需要武力干预的大辩论。有3位政治家进行了一轮全国调查,请米国人在地图上找出乌克兰的位置。而能够正确找到的人,只占参与者人数的六分之一。

而后来的投票中表明,找不到乌克兰在哪儿的人,基本上都赞同米国出面武力干预此次军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