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风头过了……太夫人敛眉,曲家真有这样的底气?瞧着这位刚刚过门儿不久的曲家大奶奶,她却有些拿不准了!她不禁看了白氏一眼,意思不言而喻。
白氏看着魏氏婆媳又温和笑了,“既然虚惊一场,夫人也就别多费心神了,圣上明察秋毫,总会还曲家一个公道,就如大奶奶所说,来日风头过去,咱们再叙!”
魏氏的脸俨然没有刚刚那么好看了,就是含璃也几不可见的绷紧了下颚,白氏的意思很清楚,这一回曲家若是能躲过风浪,自然皆大欢喜,若是不能,只怕旁的话也不用多谈了……
含璃暗自叹了口气,世家大族之间从来都是利大于情,她怎么就忘了呢!
婆媳两个出了国公府,魏氏就发难起来,“什么东西,当初巴巴的过来求娶灵韵,如今不过是一封弹劾折子,就翻脸不认人了。”
含璃道,“母亲别气了,咱们早该想到的,薛家作为中规中矩,就是拿到外头去说也没什么可以指摘的,不过说到底,薛家今日开门迎客,已是给了咱们面子了,外头人看着薛家脸色,多少也会有些顾忌的。”
“还是你想的周全。”魏氏瞧了淡然自若的儿媳妇一眼,也不怪侯爷说这儿媳妇娶得好,进门不过几个月,家务拿得起,处事又稳妥,就是对儿子屋里的通房丫头也是拿捏有度,如今曲家出了这么大的事,她还能仔细筹划找出一条最是稳妥的出路,十几岁的小姑娘,能做到这样的,满京城也找不出几个!
含璃闻言也不见笑意,却是沉吟道,“父亲若有后招只怕要手脚快些,咱们身上的官司不清,三妹妹的婚事只怕就要拖下去,外头人也都不傻,时日久了,只怕也能看出薛家的真正意思!”所以,仗势还要趁早。这话含璃不能平白去公公那里说,只能借了魏氏的口。
可惜,魏氏却是听了女儿的亲事受阻就把旁的话忘到脑后去了,一个劲儿的说灵韵如何如何的不容易,听得含璃心里也起了一层腻歪。
她进曲家的门也有些日子了,婆婆是何等脾性她也摸了个大概,若非公公明理,夫婿也还算争气,她可能就要怄死了,当初千挑万选,她怎么就选中了曲家?
“你公公也不肯与我说个准话,昌儿可跟你交了底没有,这事到底要多久才算完?”
多久才算完?谁知道呢!
含璃叹了口气,只得软语安慰道,“总会过去的!”她才进门几个月,还没有诰命加身,说什么也不能让曲家就这么败了,总会有出路的。
魏氏沉寂了一会儿,想起在国公府白氏的话,又问含璃,“薛夫人让你去见你妹妹,你怎的不去见见,我听说这位世子夫人在婆家也是极得宠的,她若肯帮着说几句话,别的不谈,至少你妹妹的婚事……”
“母亲!”含璃不由得打断魏氏的话,“您没看出来,薛家也是在探咱们的虚实,九妹妹如今是薛家妇,恐怕也顾不得什么姐妹情分了,我只怕在她面前露了端倪,再坏了事!”
这话不禁让魏氏想起那个有过一面之缘的孟九姑娘,当初匆忙瞧了一眼,只觉得是个低眉顺眼的丫头,却不比她四姐姐含璃来的出挑,没成想她看不上的丫头摇身一变却成了国公府的世子夫人。
要不是她,灵韵又怎么会委委屈屈的嫁到薛家三房去,想到女儿的将来要和这位世子夫人做妯娌,魏氏不觉心里就有些堵得慌。
“你那个九妹妹倒是懂得自保!”
这话不阴不阳的,含璃听着却扯出来一丝笑,也不跟着婆婆的话说,沉静眼帘下的一丝波澜也就这样被无声的掩饰下去。
时隔几日宁国侯府的事越闹越大,当日一封弹劾折子递上去,次日就有人为宁国侯父子伸冤,同弹劾折子递上去的也的确有些零零碎碎的证据,可若说以此就要给宁国侯府定罪却还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