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春江水暖

与谁同搏 武姿 1381 字 2024-05-21

平日里,职工们外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虽然研究院开通了到市区的通勤车,但是如果错过了通勤车的时间,职工们还是要骑自行车到市区去办事购物。

这样一来,出门时虽然可以一路下坡,但回来时可就难受了,多数路段要弓着腰推着自行车爬坡的返程路,让大家苦不堪言。再加上研究院周围没有中学,研究院职工子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也只能到市区的学校就读,孩子们每天上学的往返,也给职工们出了不小的难题。

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一些老职工经常还会开玩笑地质问当时前来考察选址的那几个人:“你们舒舒服服地坐在小汽车里,怎么能发现这是一路爬坡呀。你们当时就应该用两只脚把这条路亲自走一遍才对。”

这个坡是邙山的一部分,属于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海拔300米左右。邙山就是传说中的“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中的北邙。

因此,西城人都称这里是“山上”。

当时,从青海来西城考察选址的人,没有一个是西城本地人,哪里知道这些呀。

要说,如果仅仅是给生活上带来不便也罢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院从一般职工到领导层都发现,这几公里的大坡造成的交通不便,让曙光研究院是“藏在山中人不知”。都搬来许多年了,西城人对曙光研究院的了解,一直停留在“冬天快来的时候,这个单位的人要拿着麻袋到市里买过冬的白菜”这样的认知中。

由于是部属科研单位,曙光研究院跟西城市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很少打交道。朱墨经人介绍与张智刚认识的时候,还以为曙光化工研究院跟西城的许多小研究所一样,租几层办公楼就挂上了研究院的牌子。

与张智接触一段时间后,朱墨才了解了曙光研究院的背景和实力。

结婚后不久,有一天张智下班一进家门就对朱墨调侃道:“今天院里被封山了。”

“封山?怎么回事?”

“不知道院里什么事跟电信局搞僵了,今天全院的电话都不能用,里面打不出去,外面打不进来,全院只有院长一个人有手机,这下可好,每个部门有事都去找院长借电话用,大家就说被封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