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机会主义

与谁同搏 武姿 1784 字 2024-05-21

这次五一回西城,他在家里没事的时候,就翻看他以前的那些笔记本。

从西城回来,他把它们也带了过来放在宿舍,刚才准备来图书馆的时候,他随手带上了一本。

这会儿,他把它打开来看。

这个笔记本上,是他留下的一些读书笔记。

张智爱逛书店,爱买书,买回的书有自己专业需要的,也有看似专业不需要的。

他从不属于自己专业范畴的书籍里,同样学习到了许多生活和工作中能够用得到的东西。

比如,他曾经在阅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时,对这位文豪将人的多面性进行的鞭辟入里的分析,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为此专门写下了一篇读书笔记。

他的读书笔记像记日记,也像读后感——

1999年2月14日星期日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它的特殊,是因为今天是新年除夕的前一天,同时,又恰恰是许多人共同想念的日子(记得的人自然记得)。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人。

在读到今天这段文字之前,我始终怀疑自己的这种双重性格,可能就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健全,或者说是一种心理疾病。

为此,我会时常地去反复检验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

如果有哪一件事没有做好,我就会怪罪于这种双重性格的存在。

这让我感到非常苦恼,觉得它无药可治。

然而,我孤陋寡闻了。

来看看文学大家是怎么看待人的性格这个问题的。

通常,人会被区分为善良的人,凶恶的人,聪明的人,愚笨的人,刚毅的人,消沉的人,等等。

但托尔斯泰说:

“我们往往总是这样把人分类。这是不对的。”

“人是不可能这样一成不变的。”

“我们谈论一个人,可以说他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聪明的时候多于愚笨,刚毅的时候多于消沉,或者正好相反;可是如果我们谈论一个人,说他是善良的人或者聪明的人,而谈论另一个人说他是凶恶的人或者愚笨的人,那就与实际情况大不相符了。”

“人好比河:所有河里的水都是一样的,任何地方也不会出现两样,但每一条河却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平缓,有的地方清澈,有的地方浑浊,有的地方冰凉,有的地方温暖。人也同样如此。”

(张智在“人也同样如此”这几个字的下面,还画有重重的一道。)

“每一个人身上都具有人的所有品性的胚胎,有时表现出这样一些品性,有时表现出那样一些品性,而且常常变得完全不像自己,但其实他始终还是他自己。在有些人身上,这种变化往往特别剧烈。”

张智在他的这篇读书笔记中最后写道:

“看来,双重性格或者多重性格,都应该是人的正常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今天的阅读,使我终于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