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从跟张智结婚后住在这里开始,朱墨几乎每天都能看见一位面容和蔼、身材清瘦的老大爷,拿着一把大扫帚,在每个楼栋间一扫帚一扫帚地清扫着地面。
老大爷扫地格外仔细,路面、草丛、树坑,还有那些边边角角的地方,他都要清扫到。。
曙光院家属区一共有十五栋家属楼,面积那么大,老大爷就今天扫一号楼二号楼,明天扫三号楼四号楼……这样,把整个家属区清扫一遍,要花上一个多礼拜的时间。
冬天,老大爷扫地扫热了,就把身上的棉衣脱下来搭在两棵树间的晾衣绳上,只让自己穿着件薄绒衣接着扫。
夏天,除了午睡时间,上午下午老大爷就把从家里带来的一个大塑料水杯放在路边的井盖上,扫一会儿渴了,就坐在树荫下喝着水歇息一会儿。
家属院里来来回回走过的人,看见老大爷都会亲热地问候一句。
刚开始,朱墨不知道情况,就问张智,你们院里为什么要让一个老人来清扫家属院。
张智告诉朱墨,那是赵大爷。
张智说,从他大学毕业到曙光院工作住在家属区的单身公寓开始,他就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赵大爷在院里扫地,后来,他才听同事讲,赵大爷是自己主动做这件事的,从退休开始到现在,已经坚持好多年了,而且不要院里给他的任何报酬。
“我还听说,有一年春节,院领导去家里看望赵大爷,让赵大爷别太累了,多注意自己的身体。赵大爷说,我年纪大了,别的什么事也干不了,不能帮大家什么忙,扫扫地我还可以。”张智对朱墨说。
从那以后,朱墨就开始酝酿着想做一件事。
一天,她跟张智商量:“你说,我能不能去采访一下赵大爷呀,这种事多感人呀。”
“我看你还是别去了,赵大爷肯定不会同意的。”
“为什么?”
“赵大爷在曙光院的生产车间,技术上是一流的,但他把什么先进工作者呀、技术能手呀这些荣誉,都给了自己的徒弟和其他同事,据说,他现在唯一保留的就是每年被院里评选为优秀员发的那些奖状。”
“多好的素材呀。”朱墨说。
“你听我说。有一年七一前,院里宣传部那边想把赵大爷的事迹整理一下投到化工报去,结果,赵大爷说什么也不同意。所以,你也别想这事了。”
听张智这么一说,朱墨只好打消了自己的念头。
巧的是,后来发生过一件事,让朱墨对赵大爷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一诺刚上小学一年级那一年,朱墨和张智给一诺买了一只小鸡,让一诺放在家里的阳台上来养。
他们的目的,是想借此培养一诺的责任心。
可一诺毕竟还是孩子。过了一段,小鸡长大了,给小鸡喂食,再加上小鸡拉屎,一诺就有些招架不住了,喜欢归喜欢,但阳台上被整的实在是不像样子。
张智和朱墨就商量把小鸡送人不再养了。
可一诺不愿意,坚持要把小鸡留下来。
一天早晨,趁一诺上学出门走了,朱墨和张智两人就赶紧把小鸡抱给了曙光院从附近郊区招来的清理生活垃圾的一位大妈。